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持續了14年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然而,從抗戰勝利,到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國際上,美蘇兩國對峙的新的世界格局影響著中國的國內局勢;在國內,雖然和平與民主成為時代的強音,但國民黨政府逆時代潮流而動,試圖堅持其一黨獨裁。在中國共産黨和民主人士的爭取之下,重慶談判取得了積極成果,但是,國民黨政府很快撕毀了“雙十協定”,準備全面內戰。在抗日戰爭中經受考驗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如何把握當時的政治局勢?各民主黨派又將作出何種選擇?
1945年,對中國來説,是一個孕育著無限希望,又蘊涵著極大變數的年月。中國將向何處去?各種政治力量潮涌潮動,政治局勢波詭雲譎……
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到來,中國的各政黨都要面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向哪去?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産黨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朱德和劉少奇分別向大會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線》的重要發言。大會制定了黨的路線,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新中國應該是一個在工人階級領導下、以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統一戰線的各革命階級民主聯盟的國家,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提出,只有成立聯合政府才是目前中國時局的出路。大會圍繞建立聯合政府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反映了共産黨與各黨派成立聯合政府的真誠願望。毛澤東在報告中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中國人民的基本要求,對比了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即“國民黨政府壓迫中國人民實行消極抗戰的路線與中國人民覺醒與團結起來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闡明瞭中國共産黨的一般綱領和具體綱領;規定了國統區、淪陷區與解放區的工作任務,提出“在廣泛的民主基礎之上,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包括更廣大範圍的各黨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在內的同樣是聯合性質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領導解放後的全國人民,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一句話,走團結和民主的路線,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毛澤東在報告中説,為著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民主改革。而要這樣做,不廢止國民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是不可能的。並提出結束國民黨專政實現聯合政府的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成立臨時聯合政府,第二步是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中國共産黨七大還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新的形勢下達到空前的團結,為迎接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準備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充分的準備。
中國共産黨七大召開期間,國民黨六大也于5月5日至21日在重慶復興關(浮圖關)中央青年幹部學校召開。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中國共産黨問題,堅持國民黨專政,抵制聯合政府,準備內戰。5月17日,大會就中國共産黨問題通過了決議案和工作方針,進一步確定了其獨裁、反共政策。《對中國共産黨問題之決議案》攻擊中國共産黨“仍堅持武裝割據之局”,並聲稱對中國共産黨問題採取政治解決的方針,説“現值國民大會召開在邇,本黨實施憲政還政於民之初願,不久當可實現。為鞏固國家之統一,確保勝利之果實,中央自應秉此一貫方針,繼續努力,尋求政治解決之道。”《對中國共産黨問題之工作方針》污衊説“中國共産黨最近更變本加厲,提出聯合政府”口號,並陰謀製造其所謂“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在企圖顛覆政府,危害國家。國民黨把妨礙抗戰、危害國家的罪名強加在中國共産黨頭上,為其準備內戰製造藉口。同時,大會還通過《關於國民大會召集日期案》,宣佈在1945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通過憲法,實施“憲政”,“還政於民”,並以此來抵制中國共産黨聯合政府的主張。
抗戰勝利前後,中間階級的政治積極性大為提高,各民主黨派空前活躍,紛紛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張。
1944年10月10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對抗戰最後階段的政治主張》,要求:(一)立即結束國民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二)召集黨派會議,産生戰時舉國一致之政府,並籌備正式國民大會之召開及憲法之制定;(三)保障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職業、身體的自由,廢除現行一切有礙上列自由權利的法令與條例;(四)開放黨禁,承認各黨派之公開闔法地位,並立即釋放一切政治犯;(五)廢除特務及勞動營一類純粹法西斯之組織;(六)全國一切派系不同之軍隊,應本平等待遇之原則,統籌裝備、給養、訓練、補充之公平,以求得作戰指揮之統一,並漸進于軍隊國家化之正規;(七)財政絕對公開,凡預算決算及增加人民負擔之措施,必須交現有民意機關審查通過;(八)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改善士兵及公務人員之待遇,對戰時、戰後之受災人民,尤應統籌統一救濟;(九)立即停止黨化教育,保障講學自由及從事教育職業之自由;(十)促進中蘇邦交,加強對美英及其他盟邦之聯繫,以期徹底合作。
1945年12月20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重慶韋家園壩召開了會員大會,沈鈞儒主持會議。大會正式決定將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改為“中國人民救國會”(簡稱“救國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救國會政治綱領》。其中指出,要遵循“民主主義的方針”,“徹底消弭內戰,加強團結。在和平、統一、團結、民主的基礎上,執行一切民主改革,建立獨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國”;經過政治協商會議,立刻結束國民黨專政,成立臨時性的民主聯合政府,在經過聯合政府所籌備普選的國民大會,制定憲法,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
1945-1946年間,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民促)、九三學社先後宣告成立。這些黨派在成立時都提出了自己的綱領和政治主張。民建在成立宣言中提出:“願以純潔平民的協力,不右傾,不左袒,替中國建立起來一個和平奮鬥的典型。”民進在1946年1月召開的第二次會員大會上通過的《對時局的宣言》中指出,中國光明前途的途徑“是消滅國外、國內一切束縛自由自主的勢力”,在國內必須先實行民主然後實現統一,“統一而不以民主為前提,絕無法實現。”“內戰的因素須用和平方法來消滅”。爭取中國光明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加緊我們的步伐,集中我們的力量,爭取民主,實現民主。”
這些以民族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為主要社會基礎的民主黨派,在反對內戰獨裁、促進政協召開、維護政協路線的政治行動上,同中國共産黨結成同盟,成為戰後時局中非常重要的力量。(選自《讓歷史告訴未來》,主編:朱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