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5日訊 (記者胡永平)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近兩年來,人民法院在破解“執行難”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績。

“造成執行難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是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各種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社會矛盾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孟祥説:“執行難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其實質反映的是深層次國家治理問題。”

孟祥指出,執行難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總體上來説,可以將執行難歸納為“四大難題”:一是查人找物難;二是應對規避執行難;三是財産變現難;四是有效管理難。通過各級法院的努力,如今這四大難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全國法院利用網路查控系統凍結1515億元

孟祥説,為破解查人找物難題,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覆蓋全國地域及主要財産形式的網路執行查控系統建設,通過資訊化、網路化、自動化手段查控被執行人及其財産,極大提高了執行效率,實現了執行模式由傳統向現代化的根本轉變。截至目前,全國法院利用網路查控系統共為2764萬件案件提供查詢服務,凍結1515億元,查詢到車輛2662萬輛、證券480億股、漁船和船舶24.72萬艘、網際網路銀行存款18.82億元。

淘寶網拍賣標的物33萬件成交額4600億元

“為破解財産變現難題,人民法院樹立網際網路思維,探索實施網路司法拍賣。” 孟祥介紹説,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出臺了網拍司法解釋,今年1月1日開始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路司法拍賣,取得顯著效果。僅以淘寶網一家網站為例,截至目前,共計拍賣近61萬次,拍賣標的物33萬件,成交額4600億元,平均成交率達到91.67%,溢價率達到61.72%,為當事人節省的佣金達到了138億元。

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880多萬人次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建立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截至目前,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880多萬人次,全國法院共限制870萬人次購買機票,340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限制失信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17萬餘人。孟祥説:“這些措施産生了很大震懾力,有超過百萬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法律義務。”

孟祥表示,針對實踐中採用各種手段轉移、隱匿財産,逃避、規避、抗拒執行的被執行人,法院將其納入到失信名單,再聯合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納入“黑名單”的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這樣不斷壓縮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讓失信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迫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近三年來出臺20多項重要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

“我國強制執行法沒有出臺,執行工作規範主要依賴於民訴法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和一些規範性文件,還不夠系統、全面,存在規則漏洞,也易導致實踐中出現辦案不規範現象。” 孟祥説,為解決執行不規範問題,近三年來,最高法出臺了20多項重要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其數量與前20年出臺的總數相當,對執行工作本身和立審執銜接工作進行了全面規範。

尤其是2016年以來,最高法密集出臺網路司法拍賣、財産保全、財産調查、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以及執行款物管理等多個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填補規則空白,加強監督制約。同時,還制定了《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規範》,共1000余條,涉及執行工作各個環節,可以説是執行工作的“百科全書”,切實加強執行工作規範化建設。

孟祥最後強調,法院將加強監管,堅決糾正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等違規行為,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千方百計提升執行到位率和到位金額,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同時,法院將加大對失信行為的信用懲戒力度,堅決落實中央關於聯合失信懲戒文件規定的落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推動誠信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