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運飛船
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品質不大於13噸
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主要任務有三項:一是補給空間站的推進劑消耗,空氣泄漏,運送空間站維修和更換設備,延長空間站的在軌飛行壽命。二是運送航太員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間站航太員在軌中長期駐留和工作。三是運送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支援和保障空間站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條件。

-
核心艙
全長約18.1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品質約20-22噸
核心艙模組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太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援航太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援飛船和擴展模組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應用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
載人飛船
“神舟”號載人飛船總長約7.4-9.2米,整船重約8噸,最大直徑約2.8米
為與其他航太器、未來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對接,根據飛行任務需要,最前端可安裝交會對接機構。飛船採用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的三艙方案,額定成員3人,可自主飛行7天。

-
實驗艙II
全長約14.4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品質約20-22噸
以應用試驗任務為主,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展開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臺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
實驗艙I
全長約14.4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品質約20-22噸
兼有組合體控制與應用試驗功能,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展開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臺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
中國空間站未來發展
中國2020大型空間構型圖,根據目前規劃,2020大型空間站由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組成,加上神舟載人飛船及貨運飛船,共5個模組。中國的空間站各個艙段均為獨立的航太器,具備自主飛行能力,這種設計增加了艙段本身的設計製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