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學者:"絲路"建設將縮短上海至西歐貨運時間近1/5

發佈時間: 2014-06-30 13:28:3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焦源源

中國網6月30日訊 6月27-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 “絲綢之路經濟的建設與未來:12國智庫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中亞五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國等國的40多名智庫學者就“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未來”的諸多議題進行了坦誠交流與閉門研討。其中哈薩克國際關係博士艾麗娜拉•拜納扎洛娃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縮短上海至西歐貨運時間近五分之一。

拜納扎洛娃博士表示,哈薩克的地理位置決定其可以成為亞太地區和歐洲其他國家經貿聯繫的重要紐帶。哈薩克地理位置偏遠,限制了其與亞太國家經貿往來的規模,一般只同鄰國中國和俄羅斯有聯繫。要進入亞太市場,利用中國的運輸線路過境是理想的方式。“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大力推進“歐洲-中國”國際運輸走廊(途經哈薩克)的建設,這對哈薩克的國際運輸能力及綜合國力都有極大提升。這條國際運輸走廊全長8445公里,為世界之最,建成後可使亞太國家擁有到達歐洲市場的最短出境路線,大大縮短中國到歐洲的貨運時間。目前,中國至歐洲的貨物98%通過海路運輸。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運輸需要花費45天,而內陸運輸(過境哈薩克)則只需10天,時間縮短近五分之一。這將進一步擴大哈薩克與亞太其他地區和歐洲國家的商貿往來。

拜納扎洛娃博士強調,利用中國進入亞太其他國家市場同樣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與亞太國家建立密切的經濟聯繫是俄羅斯促進遠東地區和東西伯利亞發展及現代化的契機。俄羅斯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開發俄羅斯東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而這些地區在地理上屬於亞太地區,而亞太國家對進口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的需求量有所增長。俄羅斯經濟發達的城市地處歐洲遠離亞太,在此情況下,中國就扮演了主要的仲介角色。如果中國為其提供基礎設施和過境運輸,俄羅斯向亞太出口能源的項目將會變得可行。

在接受採訪時,論壇主辦方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該校重要智庫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雨露教授説,希望借此次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加強資源整合,促進亞歐及世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他談到,中國人民大學智庫建設一直為國家復興建策建言,希望與各國智庫加強溝通,創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智庫年會機制。

據悉,此次會議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後,中國智庫首次召集沿途國家智庫參與的務實研討會,也是中國召開的首次12國智庫“絲綢之路經濟帶”會議。

6月28日,在會議結束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文還將發表中國首份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智庫報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願景與途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是近年來崛起速度相當快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國際化方面表現尤為突出。2013年夏季,該智庫首次舉辦20國智庫論壇,就G20議題召集了諸多大國的智庫參加,對全球決策産生了重要的影響。據公開資料顯示,人大重陽現已邀聘了來自10多個國家的45名國內外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與近30個國家的智庫開展實質性的合作關係,被許多輿論認為是“相當活躍的中國智庫”。

 
分享到:
20K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