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 三國聯合申報規模罕見

發佈時間: 2014-06-23 10:03:34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楊元勇  |  責任編輯: 張艷玲

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昨日批准通過“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産名錄申請報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這一文化遺産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大會還審議並通過了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産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絲綢之路:三國聯合申報 規模罕見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杜越接受採訪時説,此次絲綢之路申遺內容包括從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到廣大中亞國家地區的大量文物、遺跡、景點等,數量之巨,涵蓋之廣,世所罕見。

“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交通遺跡、宗教遺跡和關聯遺跡等5類代表性遺跡共33處,申報遺産區總面積42680公頃,遺産區和緩衝區總面積234464公頃。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跡,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各有8處和3處遺跡。

這一項目申遺成功,必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的文化交流,擴大三國之間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合作,進而密切三國人民甚至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

據參加會議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介紹,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歷經了1998年至2005年的“醞釀”、2006年至2011年的“啟動與推進”以及後來的“深入推進”三個階段,內容複雜,涉及面廣,申請難度極大。三國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提交了申遺報告,涉及中文、英文、俄文、吉爾吉斯文和哈薩克文5種文字文本。

大運河:人民勤勞智慧結晶 距離長功能多

伊拉克代表哈希姆説,中國和伊拉克一樣歷史悠久,大運河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大運河”申遺成功充實了世界遺産內容。

大運河具有河道距離長、流域範圍廣、修建年代久遠、遺産類型豐富、利用功能多樣、保存現狀複雜等特點,保存下來的與大運河相關遺存總數已超過1100處。最終列入申遺範圍的大運河遺産分佈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産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産點,包括河道遺産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産共計58處。

京杭大運河

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約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6世紀期間,古代亞歐大陸間以絲綢為大宗貿易而開展的長距離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動脈,是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融合、交流對話之路。 (廣州日報 記者楊元勇)

 
分享到:
20K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