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專家談"大運河"申遺:價值無可比擬過程大於結果

發佈時間: 2014-06-23 09:56:03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陳苑  |  責任編輯: 張艷玲

大運河保護分三類情況

大運河目前的保存狀態有三種:保存最好的河道如今依然行使著其運輸功能,甚至有些地方依然保留著過去古香古色的遺跡舊貌;其次,有些河道保存較好,但目前已失去了其最初的運輸功能,變成了旅遊景觀地;再次,部分河道已斷流,僅作為“遺址”存在。針對上述三種情況,北京大學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認為,相比今年同時參加世界文化遺産申報的“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大運河的保護與管理工作更為複雜,難度更大。

如何協調好大運河在歷史文化價值保留、旅遊景觀利用以及運輸功能使用三者間的關係,劉慶柱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目前仍在正常使用的運河河段,由於現代航運的需求,河道的寬度、深淺及碼頭的數量、位置都會有所改變,在這類情況下,對運河地改造必須要在保留其歷史文化價值的前提下開展,不能改造得面目全非;第二,有些河道文化遺跡保存較好,審美價值高,是文化旅遊景觀區,可將它們作為地方的歷史文化符號來加以保存,沿河的各項建設要與其保持協調一致;第三,對於被廢棄的河道遺址,保留其歷史遺跡尤為重要,要為它們留出一定範圍的保護區域,絕不能在上面亂蓋亂建。“將大運河保護與利用的關係處理好,保護要放在首位。”劉慶柱強調。

申遺過程大於申遺結果

孫華認為,相比結果,申請世界文化遺産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通過申遺,使遺産相關的國家、地區、部門、遺産點等各方面能夠更好地樹立起遺産保護的意識,共同應對遺産保護及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把遺産保護得更好。

大運河申遺啟動至今已近8年,與2006年相比,大運河部分地區出現的斷流、淤塞、污染的現象已得到很大改進,清理、整頓、修復、疏通等一系列繁雜而艱巨的工作使大運河再現生機。但由於大運河文化遺産項目非常龐大,各地管理與保護難免存在不均衡的現象。

如今大運河能夠順利入選《世界遺産名錄》,我們更應當注重今後的保護與管理,不要“申遺時轟轟烈烈,申遺後冷冷清清”,如果人們重復申遺前對待大運河的態度,那麼恐怕所有在大運河申遺過程中經過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將付之東流。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20K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