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正文

口述歷史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佈時間:2019-01-02 08:59:21 責任編輯:李高思

圖為上海市景。

奚廣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教委研究生教育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教委社會科學司司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議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組成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歷史創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的:“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中國共産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與發展是全面的,可以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著重講以下五個方面。

中國共産黨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不斷建設、完善和實行一整套科學的制度體系,持續、全面地保證社會主義本質的實現

中國人對所嚮往的美好社會早有描述。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關於“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以及“雞犬之聲相聞”等的論述,就表達了那時百姓對太平之世的渴望。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人民是世界歷史的創造者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堅守人民根本立場,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其中“以人民為中心”就是重要的一條。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這就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了誰”的問題。中國共産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

事實證明,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可以説,以人民為中心深刻詮釋了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地闡明瞭發展中國家如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基本制度

現代社會主義起源於西歐,其原有的理論道路模式話語,不能不帶有歐洲的特色,在來到現代東方社會時,難免有水土不服。事實上,社會主義沒有定規,由此,我們要走中國自己的路。恩格斯説過,每一種特定的經濟形態都應當解決它自己的、從它本身産生的問題;如果要去解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形態的問題,那是十分荒謬的。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共産黨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結合起來,用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在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上不僅是夠格的,而且是十分優秀的、作出獨創性貢獻的。

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大提出了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制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綱領。

黨的十八大作出科學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

黨的十九大明確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揭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對新的發展階段作出了戰略規劃和全面部署。

40年來,中國共産黨充分認識中國發展的重大現實,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按照社會發展的要求,按照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要求進行制度安排、體制創新,建立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不能以西方自由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人用全局的、整體的因而是辯證的思維認識各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凡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強國富民,就積極接納和利用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有的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説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説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等。這些説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正是中國共産黨不拘泥具體的現成公式,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社會主義根本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偉大使命,才能擺脫空洞爭論,按照“三個有利於”標準,牢牢把握國家社會主要矛盾,凝心聚力、求真務實,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讓社會財富滾滾涌流,把強國富民事業推向新水準。

放眼全球,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抓住時代條件,總結經驗教訓,結合自己國家實際,既積極利用與變革國際資本及其發展成果,又遏制其危害和制度弊病,開拓了包容發展新道路、新模式,這和中國道路相互輝映,展現著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光明前景。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建立並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

目前世界經濟體系為西方所主導,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超越這個歷史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強調要吸收資本主義發展成果來建設社會主義。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經濟等諸多領域具有優勢,我們必須學習借鑒。“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中國決然進入世界經濟體系,了解和學習資本主義發展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僅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而且積極統籌利用了世界和中國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對資本世界與世界市場裏通行的體制、規則、機制、方式等努力熟悉掌握,盡可能地減少消極負面後果。

40年來,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學習、借鑒、吸取國外各种先進成果,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體系、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今,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先後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構建起新常態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

中國抓住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並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不斷培育競爭新優勢。

事實證明,我們的路走得很對。

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強調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既“摸著石頭過河”又加強頂層設計,成功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謂中國被鎖定在資本主義邏輯之中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40年來,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40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超過147倍,累計吸引外資超過2萬億美元,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從中華歷史文明中吸取文化養分,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及其先進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薄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這句話深刻而清晰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

中國共産黨近一百年來的全部實踐和理論,從歷史源流上説,就是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有機統一起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批判繼承、開掘弘揚、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建設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先進文化。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作出的那些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性創造: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等等,無不貫穿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積澱下來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崇仁愛、重民本、講辯證、倡正義、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這些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智慧。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和特色,也充分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真理力量。

這些事實已經取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德國著名政治家、社會民主黨的領袖赫爾穆特·施密特認為,中國共産黨領導改革開放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功,從思想文化上説就在於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天下為公、自強不息、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等優秀文化傳統。

美國著名國際戰略家布熱津斯基認為,中國領導人把中國傳統價值觀與現代文化融為一體。

科學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這些智慧成果,也在推動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著名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指出,美國現在已經認識到經濟資本的儲備不能解決面對21 世紀的困境。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人類文明需要發展創新提升,各種文明需要進行交流對話傾聽。人們需要理性、權利、個人、自由和法律,同時不可以沒有同情、責任、群體、公義、禮義和道德。

瑞士思想家孔漢思提出,儒家的“仁道”與“恕道”可以作為全球倫理的基本原則。

中國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絕對不是西方中心論發展邏輯可以解釋的。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面對著21 世紀人類文明發展創新的歷史機遇,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而成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勇於擔當,積極參與,展現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發揮中國力量,在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更高階段中,展現中華文明的輝煌。

在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恩格斯在晚年曾提出,共産黨奪取政權以後,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樣防止官員們追求陞官發財,防止政府從人民公僕變成人民主人。蘇東瓦解的教訓是深重的。

中國共産黨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黨的建設寶貴經驗和優秀傳統,堅定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高到新水準。

針對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狀況,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特別是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都必然是空想。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中國共産黨深刻認識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到黨面臨的執政社會環境和時代條件,深刻認識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複雜性,認識到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因此,中國共産黨保持管黨治黨戰略定力,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因素、一切侵蝕黨的肌體的病毒,自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持續縱深發展,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資本全球擴張、經濟全球化這樣的世界環境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她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國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適應中國和世界發展要求,大膽抓住時代條件,在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成功地開拓了社會主義道路。

(記者  嚴冰  潘旭濤整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