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澳龍“入住”江南古鎮 “稻蝦共作”開啟新“食”代

2024-09-25 0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嘉興9月24日電(黃彥君 祁敏鸞 孫乙丹)“斜風斜雨過斜橋,運河悠悠映水鄉。”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連日來,小鎮的千余畝田地中,綠色的稻浪翻涌,上萬斤澳洲淡水小龍蝦(簡稱 澳洲龍蝦)進入成熟季。

走進當地一家庭農場,頂著明晃晃的太陽,農場主王新仁額頭上不斷冒出細密的汗珠。只見他手腳麻利地將一籠網收了上來,挑出“最大個”澳洲龍蝦放到一旁的電子秤上。“一兩半,接近2兩了!”王新仁看著稱上的數字笑著説道。

農戶在稻田中捕撈龍蝦。斜橋鎮供圖

王新仁養殖的澳洲龍蝦又叫紅螯螯蝦,産自澳大利亞北部水域,肉質鮮嫩,出肉率高出小龍蝦2到2.5倍,近年來已成為水産市場上的新寵。

“受高溫天氣影響,今年澳洲龍蝦略有減産,但價格漲了20%左右,每斤批發價約60元(人民幣,下同)。”王新仁算了算,2024年自家澳洲龍蝦畝均産值可達9000元左右。

澳洲龍蝦“住進”江南水鄉,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近年來,斜橋鎮依託當地一養殖公司,在該鎮範圍內開啟“稻蝦共作”種養模式,通過“稻蝦互利”的生態系統、多季輪作的種植方式,種出千斤糧、養出萬元田,達成了“1+1>2”的效果。

“稻蝦共作”模式養殖的龍蝦個大、肉多。斜橋鎮供圖

據悉,“稻蝦共作”田作為一個生態迴圈系統,良好的生態資源是其發展的前提。

“水稻長在蝦田裏,成為蝦群的天然‘庇護所’,龍蝦蛻殼時都會躲進稻田中。而水裏豐富的微生物,也為蝦苗們提供了豐盛的‘營養餐’。”當地新農村黨總支書記沈雄健介紹道。此外,龍蝦也為水稻提供了天然“殺蟲劑”和“有機肥”,可將威脅水稻生長的昆蟲、搶奪土地養分的水草消滅,龍蝦排泄物和成長過程中褪下的殼還能給稻田增肥,減少肥藥使用量,預計每畝可增加凈收入3000元以上。

2024年,當地在“稻蝦共作”基礎上升級打造“一稻兩蝦”模式,不斷解鎖綠色生態種養的共富密碼。

一年一度豐收在望,眼下,斜橋鎮正積極為澳洲龍蝦開拓銷路。

日前,當地舉辦了澳洲龍蝦推廣活動,為期三天的美食嘉年華吸引了60余戶商家參與,人流量近10萬人,現場銷售澳洲龍蝦2100多斤,帶動消費超百萬元。

斜橋鎮美食嘉年華現場(資料圖)。斜橋鎮供圖

有了賺頭,農民才有奔頭。近年來,當地依靠一隻龍蝦,積極推進村社與“稻蝦共作”産業合作,通過“公司+農戶”的全産業鏈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苗種、飼料、技術培訓指導、商品蝦統購統銷等全程化服務。

如今,當地祝東村總投資100多萬元,盤活村內土地80多畝,打造共富工坊;華豐村與神龍灣生態公園合作,將閒置的31畝土地作為“農文旅”項目基地……“稻蝦共作”的N種打開方式不斷涌現。

千畝碧綠稻田裏,一幅稻蝦共舞、糧漁共贏的新畫卷,正在斜橋鎮徐徐展開。(完)

【責任編輯:盧小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