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滿載299.68噸豆粕的48056次列車搭載著14個新型通風集裝箱,從泉州施厝站駛向南平邵武站。這是批量發運的鐵路新型通風集裝箱在福建“首發”,標誌著豆粕在鐵路運輸方式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東南沿海地區大豆加工和養殖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資運輸保障,進一步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

作為戰略物資大豆的副産品,豆粕在農業及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它同時也屬於危險品,對於運輸的要求條件極高。無論是從道路安全還是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物流方式都需要尋求技術上的突破。此次48056次列車所搭載的通風集裝箱箱體,在靠近頂部位置設置有通風孔,使箱內空氣形成對流,有效解決粕類産品在運輸途中的積熱問題,同時具備防雨和防異物進入等功能,更重要的是,每噸較原來節約運輸成本約20到30元。從關心“運什麼”到“怎麼運”,鐵路物流的提質增效,切中“個性化”運輸方案的的肯綮。

當經濟發展模式從“粗線條”到“工筆畫”進行不斷延伸,以往的物流方式也勢必發展變化。近日,一列從黑龍江綏化站啟程的鐵海快線班列順利抵達營口港,換裝班輪發往廣州新沙港。這趟班列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客車化”運營模式,它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站到站”運輸模式,轉而提供全程“門到門”的個性化物流解決方案。在機制和技術持續創新的動力牽引下,一趟趟貨運列車的駛向遠方,讓那曾經看起來十分遙遠的山與海迎來了握手,也讓鐵路和貨主的心彼此更加緊密相連。

以輪為速,以軌為尺,鐵路物流丈量大國前行的步伐。7月份國家鐵路發送貨物3.34億噸,日均發送貨物1076萬噸,同比增長3.1%,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作為觀察經濟的“晴雨錶”,鐵路物流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聚焦,而它的主動作為之勢,也已跑出了與時俱進的“加速度”。承載著各式生鮮産品的冷鏈專列、宛如長龍般的煤炭專列、搭載著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為“雙十一”服務的高鐵快遞包裹發車……鐵路物流的點點滴滴,總能落在高品質發展的洪流之中,並最終匯聚龐大的前行力量。

從鐵路貨運提質增效,我們更能看到的是經濟發展提檔升級的生動局面。在廣袤無垠的中華大地上,鐵路如巨龍般蜿蜒,不僅承載著億萬民眾的出行夢想,更是推動物資流通的重要載體。在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經濟新發展格局之下,鐵路物流還將提升自我的修行,以更加飽滿的精氣神,跑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風馳電掣。(作者: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