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中國“超級黃金周”即將開啟!境內外旅遊再被點燃

2023-09-28 08:03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長達8天的中秋國慶黃金周明天將正式開啟。中國鐵路、民航、各旅遊平臺發佈的數字顯示,民眾的出行和旅遊需求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幾乎所有的數字都將超過新冠疫情前的最高值。國慶長假被認為是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的支點。外國也對中國遊客的到來充滿期待。28日起,南韓首爾時隔4年再次舉辦“中國遊客歡迎周”;泰國政府推出中國遊客免簽計劃,普吉島希望中國遊客人數在兩年內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澳大利亞則提出更具野心的目標: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中國遊客人數就能達到疫情前的水準。法國《世界報》駐華記者26日發文説,一些聲音説“中國不行了,中國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似乎是有些過分的。“在中國,想買到中秋節的火車票,不是件容易事兒”,“外國企業是不糊塗的,它們沒有大規模撤資”。作者強調:“中國是一個大陸,單一地解讀中國必然是錯誤的。”

“機票、酒店等預訂量超過2019年同期”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消息,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27日啟動,自9月27日至10月8日,為期12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9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583萬人次。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長達8天,旅客出行意願強烈,探親流、旅遊流交織,鐵路客流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1.9億人次,這一數字將超過近年來的最高值——2019年國慶長假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38億人次。民航局9月15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預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將有2100萬旅客乘飛機出行。這一數字預計也將超過近年來的最高值。

“還沒到假期,‘十一’旅遊的熱浪就已經掀起來了。這兩天,我們公司已經全員出動,忙得腳不沾地。”北京一家旅行社負責人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假期前夕,攜程、去哪兒、飛豬等旅遊平臺均發佈“十一”出遊預測數據,機票、酒店、民宿、租車等多個維度的預訂量都超過了2019年同期。去哪兒大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去哪兒平臺上的“十一”假期國內熱門城市機票提前預訂量已比2019年同期還要多兩成。攜程平臺數據顯示,國內旅遊産品“十一”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超4倍。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廣州佔據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前五位。

杭州亞運會産生的賽事經濟紅利為國慶假期更添“一把火”。在“亞運經濟”的加持下,杭州旅遊消費溢出效應明顯,帶動周邊地區旅遊消費增長。攜程數據顯示,國慶長假目的地為杭州的旅遊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542%。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國慶長假的熱度比過去3年有顯著提升,消費需求正逐步復蘇,給文旅、酒店産業帶來了信心。

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榮譽主席朱莉婭·辛普森近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旅遊市場強勢復蘇,中國遊客正在探索世界。她認為,今年“十一”長假將成為最熱的旅遊黃金周。

出境遊迎來井噴式增長

與此同時,隨著泰國、喬治亞等國相繼推出對中國遊客免簽政策,出境遊熱潮被再次點燃,迎來井噴式增長。攜程提供給《環球時報》記者的資料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十一”期間出境遊訂單增幅高達20倍。出境遊熱門國家包括泰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等。值得關注的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這個假期“小眾出圈”,烏茲別克、伊朗、亞塞拜然、喬治亞、斯里蘭卡、肯亞等國家的跟團遊訂單,較疫情前同期漲幅最高。

美國CNBC網站稱,中國在今年8月結束了對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團體旅遊禁令,今年的“十一”假期是中國恢複國際旅行以來的第一個長假。《曼谷郵報》27日的報道稱,隨著中國慶祝中秋和國慶兩大節日,以及泰國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簽計劃,預計從本週末開始,中國遊客將涌入普吉島度假。普吉島旅遊協會主席塔雷表示,目前當地的旅遊業恢復水準相當於疫情前的68%。2019年約有1300萬遊客到訪普吉島,其中310萬為中國遊客。而今年迄今為止約有90萬中國遊客到訪該島。他表示,免簽計劃預計將把今年中國遊客訪問該島的人數提高至170萬。

南韓也對吸引中國遊客寄予厚望。據南韓《國民日報》27日報道,首爾市政府和首爾觀光協會將9月28日至10月6日指定為“2023中國遊客歡迎周”,為到訪首爾的中國遊客開展各項歡迎活動。這是首爾市時隔4年恢復歡迎周活動。首爾市政府旅遊官員表示,“中國遊客正在從景點型旅遊轉向體驗型旅遊,並且對當地人的生活和參與型文化項目非常感興趣,首爾市計劃積極進行旅遊文化轉型。”

澳大利亞新聞網25日稱,澳政府已重新啟動對中國團體遊客的簽證程式,有效消除了限制澳大利亞旅遊業的最後障礙。澳旅遊部長唐·法瑞爾表示,這將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預計來自中國的遊客將在耶誕節前反彈。他説,“疫情暴發前,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境外遊客來源國”,“中國對我們的旅遊業非常重要”。

日本方面也在關注中國遊客的出行。據共同社27日報道,日本觀光廳長官高橋一郎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對中國遊客訪日的影響“目前還很有限”,不過確實“正在發生一定數量的預約取消”,日方將繼續密切關注。報道沒有提供具體數字。

法國記者駁斥“中國經濟危機”論調

近期,一些西方媒體熱衷於炒作“中國經濟危機”論調。法國《世界報》駐北京通訊員勒梅特26日在其專欄發文,對此提出質疑。文章表示,包括美國經濟學家在內的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率至少為5%,外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以及中國人的儲蓄率都維持在高水準上,中國表現出的不都是危機的跡象。“日常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危機甚至是看不見的。”

“很多中國人的經濟狀況一點都不差。”文章稱,在首都北京及其他大城市,消費者沒有停止去餐館或購物中心。“最新款的蘋果手機開放訂購後僅10分鐘,就售出了超過2.5萬台。”“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已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新冠疫情,2022年中國家庭的儲蓄額又增加了約2.5萬億美元,和法國的GDP不相上下!這足夠(一個家庭)買幾部iPhone手機了,甚至買幾臺特斯拉也是沒有問題的!”

文章表示,外國企業是不糊塗的。不論是美國企業,還是歐洲企業,都沒有大規模從中國撤資。相反,中國美國商會9月19日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31%的受訪美國企業計劃今年增加在華投資,這一比例超過2022年。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相信其營業額將會增加。“星巴克近日宣佈投資15億元人民幣在上海附近建設新的‘園區’,以便為越來越多的門店供貨;寶馬集團已準備好在中國再雇用2000名員工。”

環球時報駐南韓、德國特約記者 林森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