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和評理丨中美關係的“幾許亮色”,無法掩蓋美國對華“兩面做派”的事實

2023-09-25 22: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上週五中美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的消息已經為許多人所知,也被不少人視作中美關係自“氣球事件”以來開始出現改善的訊號。針對此前的“氣球事件”,美方已經承認,所涉氣球不是所謂的“間諜氣球”,而此次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或意味著雙方將專注于雙邊關係的修復。

然而,就在該消息傳出的一天之後,又有報道傳來,稱拜登政府正與越南進行交易談判,或與越南達成鉅額軍售協議,且協議中還包含F-16戰鬥機及其他先進武器。據拜登政府方面表示,此筆交易將幫助越南“顯著提升”其在中國南海的“主權及領土捍衛能力”。

美方如此行徑,不但威脅地區和平穩定,對中國而言也毫無疑問是一種挑釁。圍繞有關爭議,中越兩國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而這份軍售協議則清晰傳達了拜登政府的態度,那就是不希望中越通過和平磋商對話解決海上爭端。

除了對越南,美國對菲律賓也進行了同類性質的軍事援助,其抱有的目的也是相同。對中國及其鄰國而言,有爭議,意味著雙方需要據此通過對話合作建立互信。但華盛頓卻將爭議視作突破的“缺口”,希望借機會離間中國與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

在試圖與中國“脫鉤”、反覆對美國經濟進行“壓力測試”之後,拜登政府似乎意識到,美國除了學會與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共存之外,別無選擇。上週五,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何塞·費爾南德斯在紐約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國“不可能將中國排除在關鍵的礦産供應鏈之外”。費爾南德斯説:“我們非常樂意與中國在這方面開展合作,目前我們從中國公司購買了許多礦産品。”

但對於那些對中美關係改善持有樂觀態度的人們來説,美國的軍售協議再次提醒了他們,那就是儘管雙方在共存的必要性上達成了一種默契,但中美關係仍然處於緊張之中。

中國非常清楚,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的這種“兩面做派”,由中美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也同樣與華盛頓的“兩黨分歧”密不可分。因此,在中美雙方嘗試在貿易及氣候變化領域建立類似工作組的同時,美國軍方、其安全政策以及外交攻勢仍將針對中國,持續製造緊張態勢。換句話來説,儘管中美雙方彼此“缺一不可”,但至少在目前,雙邊關係仍然摩擦不斷。

簡單的説,且不提擱置的對話機制何時重啟,各個工作組的成立並不意味著中美關係出現徹底改善。在雙方都仍然持有觀望態度的當下,中美關係中的緊張、不確定性以及信任缺失,還將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盧小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