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天宮”再開講 太空“傳佳音”——神舟十六號航太員乘組首次太空授課背後的故事

2023-09-22 00:4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同學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天宮課堂!”

9月21日下午,神舟十六號航太員乘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中國空間站開展了“天宮課堂”第四次授課,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和動量守恒等精彩的實驗項目,在這個對中國航太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再次開啟全國中小學生太空知識的奇幻旅程。中國空間站與地球相距400公里左右,如何保證授課圖像清晰、話音穩定,實現太空“傳佳音”?

精準的系統分析與論證是必要的前期工作。為此,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的研製人員在任務實施前仔細比對前期在軌飛行數據,針對太空授課的飛行指令和飛行狀態開展精心設計和規劃,設計了兩個艙段中繼天線接力的數據傳輸模式,保證直播信號不間斷。

研製人員還設置了圖像和話音設備的工作狀態,從而保證圖像話音清晰穩定,設置了整站網路狀態,用以保障系統網路通信穩定。

本次太空授課面向全球現場直播,這就要求所有參加任務人員能夠快速應對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為及時應對直播授課時的各類場景,研製人員精心推演、熟悉預案,一邊仔細梳理和識別可能的故障,一邊推演和演練預案處置流程,確保每個人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每一堂生動的太空課程離不開中繼終端高效穩定的通信保障。與以往飛行器不同的是,神舟十六號飛船上採用了具備三大優勢的升級版中繼終端,中繼終端上所有産品均按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目前最新技術進行了優化升級。

之前發射的飛行器使用的中繼終端産品重量較重,研製團隊借助最新工藝技術,對産品進行小型化、整合化設計之後,在原有功能和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升級版産品成功減重9公斤,産品整合程度進一步提高。同時,以前需要依靠産品中的幾個晶片共同完成處理的一項工作,在對産品的數字處理功能進行大量優化升級後,僅需一個晶片即可。

通信保障技術的日趨成熟,也讓天地互動進行得更加充分——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航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內實現授課“首秀”;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號航太員乘組的三位“太空教師”再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現場教學;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上了中國空間站裏的第三堂課。

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全面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

回首31年前的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剛剛立項實施。走過31載,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一批批中國航太員進入太空、我們的“太空之家”遨遊蒼穹,一次次圓滿的太空授課把太空夢、科學夢的種子撒進大家心間。此次太空授課再一次點燃了同學們探索宇宙的熱情,必將激勵他們繼續追逐夢想、築夢天宮。

新華社記者宋晨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