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一線觀察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轉型升級,職業技術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支援,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上,職教人才表現優異,充分展現了技能人才的成長活力。
新職業賽項受熱捧
人工智慧訓練、網際網路行銷、全媒體運營、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與首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增加了20個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記者注意到,物聯網安裝調試賽項作為其中之一,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這一賽項考察選手對物聯網基礎應用場景搭建和調試、安裝的能力。”該賽項現場技術保障人員徐鵬介紹,選手需要利用相關設備實現在智慧農業、智慧家居、智慧工廠等場景中搭建物聯網系統的任務要求。
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物聯網安裝調試賽項的支援方。公司高級産品經理吳緒林説,隨著我國物聯網産業的發展佈局日趨完善,企業對物聯網相關崗位的人才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學習內容貼近企業實際需要,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9月16日,選手參加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新華社記者李然 攝
2022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將“整理收納師”正式納入居民服務人員職業類目中,使之成為增加的158個新職業之一。在本屆大賽中,湖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副教授羅欣作為選手參加了家政服務(整理收納)項目的比賽。
“整理收納師是新職業,市場需求很大,學校開設的相關專業今年迎來了第一批畢業生,實現了100%就業。”羅欣説。
“新職業的背後是新業態的支撐,體現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新機遇和就業的新空間,這對於增強新職業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促進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意義。”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執委會技術保障部副部長李戰強説。
職教人才前路廣闊
9月20日一早,廣東代表團的“00後”選手方燦豪踏上了回家的路。在本屆大賽的移動機器人賽項中,他和隊友蔣家俊發揮出色,斬獲這個項目的金牌。
“作為一名職教學校畢業生,能夠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收穫金牌,覺得特別激動。”方燦豪説,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注重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職教人才能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得益於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為職業教育人才搭建起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長的人才培養“立交橋”。
9月17日,參賽選手在參加木工項目比賽。新華社記者趙子碩 攝
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目標,在職業教育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通過提質培優、産教深度融合,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品質較高的職業教育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職教發展仍需久久為功
科技的進步使得新型技能人才源源不斷涌現,對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新需求。天津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吳立國舉例説,同一個職業工種如今的考評內容與10年前、20年前大相徑庭,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提升。
在大賽期間舉辦的技能強國論壇上,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杭州蕭山技師學院院長許紅平表示,當前職教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仍不十分匹配,生源素質不高、教學要素不全等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各界共同應對。
9月19日,閉幕式頒獎儀式舉行。 新華社記者趙子碩 攝
技工院校是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重要載體,如何下好“先手棋”?許紅平認為,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應當著力提升人才的創新技能和數字技能,高起點規劃技師學院、高水準建設專業集群,精準對接國家戰略、産業需求。在教學方面,也要逐步探索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
“要推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綠色化和數字化雙重轉型。”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認為,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帶來了新的産業變革,也給職業技能崗位要求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
龔克表示,高技能人才必須是善於運用智慧工具的優秀數字化人才,也必然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化人才。“為了實現這樣的要求,我們的職業教育也要實現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他建議,不僅要在職業教育中增加關於可持續發展和數字技術的課程,還要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讓人才打牢科學基礎、提升數字能力,實現專業交叉,最終實現知行合一。(記者尹思源、張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