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丨智庫報告: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中國網9月20日訊 中國人權研究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9月19日聯合發佈《為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和尊嚴——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實踐與貢獻》智庫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人權實踐取得巨大歷史性成就,開闢了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同時也為推動全球人權事業發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團結合作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時,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向全球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闡釋中國的人權治理觀,就是要以全球人權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和利益訴求的多樣性為實踐語境,以“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的客觀事實為邏輯起點,以全球化進程中風險共擔和“人類命運與共”為基本意識,以全人類的合作發展和權利保障為指向,呈現出一種顯著的整體主義特徵。這一重大理念指導下的中國的人權治理觀突出共榮共惠、共建共用、平衡包容、和平共生的時代追求,既蘊含著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又強調了全球人權保障事業的整體性,是對既往人權理念的重大超越,極大豐富了新時代人權內涵,對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人權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17年3月1日,中國代表140個國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屆會議上發表題為“促進和保護人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及其對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受到各方認同和支援。此次會議通過的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此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多個聯合國人權文件,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國主張全球人權治理要由各國共商,人權發展成果要由各國人民共用,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發展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一條根本經驗便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始終立足自身實際,堅定不移在發展中夯實各項人權全面發展的根基。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領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國的發展與人權事業的進步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呈現出一種清晰的邏輯關係,即“生存權利的有效保障是享有和發展其他人權的前提和基礎”,而“唯有發展,才能消除全球性挑戰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當今世界經濟正面臨通脹高企、需求轉弱、地緣衝突以及能源糧食安全等挑戰,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多重發展困境,發展權受阻成為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巨大障礙。中國基於發展驅動的人權實現路徑,倡導“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理念,並提出全球發展倡議,這在全球發展進程遇阻的當下尤具深意。各國要全面保障本國人權,便無法脫離相互聯繫的共同發展,各國以合作發展促人權發展,不僅要在經濟環節形成發展共同體,而且要以開放的態度互相學習發展經驗。對於發展困難的國家,各國當守望相助,積極伸出援手。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主張以行動為導向,緊扣發展中國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在減貧、糧食安全、大流行病應對、發展融資、氣候變化以及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推進務實合作,致力於以共同發展促進人權共同進步,得到國際社會成員的積極響應。
多邊共治
近年來,國際社會要求改變西方國家對全球治理機制壟斷操縱的呼聲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中國主張全球人權治理結構要反映國際政治的多極化、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國際關係的民主化、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趨勢特點。為此,中國支援發展中國家共同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結構改造,不斷提升國際人權機構參與主體的民主性和廣泛性,堅持文化多樣性原則,進一步強化國際人權機構成員參與的地域公平分佈原則,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的代表權和話語權,使全球人權治理帶來的利益由所有國家共同分享,使全球人權秩序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之上。
全球人權治理體系和治理秩序,必須以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為必要條件。中國的主張是,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捍衛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公正、客觀和非選擇性方式處理人權問題,通過平等的對話來化解人權分歧,倡導聯合國主導的多邊共治,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進,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包容互鑒
包容互鑒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動力。中國人權觀以人權文明多元論為理論語境,主張人權理論體系與人權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反對國際人權治理的單邊主義與霸權主義,歸根到底是因為,人權理論體系、話語體系與人權道路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永葆活力的根基。人權有“單薄”“厚實”之分,所謂“單薄的人權”是指以抽象概念表達的、各個國家都可能會贊同的人權觀,簡單地講人權有沒有、好不好;而“厚實的人權”則是指根植于每個社會歷史文化與具體環境中的豐富人權。各個國家在“單薄的人權”上達成共識比較容易,而在“厚實的人權”上,需要的不是強行千篇一律,而是相互借鑒,美人之美。躲在“單薄的人權”觀念裏,就不會發現“厚實的人權”豐富多元,也不會找到世界人權文明前行的道路。“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不同國家、文明和族群之間應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報告指出,當前,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正踔厲奮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在新的偉大征程上,中國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走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準,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踐行《世界人權宣言》和《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精神,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編輯:彭瑤
編審: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