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 > 中國發佈 >

中國發佈丨智庫報告: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 努力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網      2023-09-20      作者:辛聞     責任編輯:彭瑤

中國網9月20日訊 中國人權研究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9月19日聯合發佈《為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和尊嚴——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實踐與貢獻》智庫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多次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國,一直以負責任態度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努力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其參與的程度日趨深入,參與的廣度不斷拓展,影響力不斷擴大。

2023年3月,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2屆會議上先是代表70多個國家就《世界人權宣言》通過75週年作共同發言,就落實該宣言提出明確主張;不久又代表巴西、南非等近80個國家就《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週年作共同發言,呼籲加強國際合作,重振《宣言》精神,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全球人權治理的舞臺上,中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

國際機制的“深度參與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推動萬隆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通過了和平共處十項原則。1955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指出,《萬隆宣言》的十項原則中也規定了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這些都是中國人民的一貫主張,也是中國一貫遵守的原則。

人權是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和全球治理的重要領域。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中國開始參與聯合國人權機構的工作,包括派代表團出席相關會議,參加有關人權議題的審議,與聯合國人權機構保持建設性合作關係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人權領域呈現出更為積極的姿態。

自1979年起,中國連續3年作為觀察員出席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1981年,中國當選為人權委員會成員國。2006年,新成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代人權委員會,中國即獲選首屆人權理事會成員,此後一直積極參選,每次參選均順利當選,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立以來為數不多五度當選的國家。

中國以建設性姿態參與人權理事會等聯合國人權機制的工作,中國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聯合國各人權機構中。多名中國籍專家擔任聯合國經社文權利委員會、禁止酷刑委員會、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等多個人權條約機構的委員。

中國恪守國際法原則,認真履行國際人權義務。截至2022年7月,中國先後批准或加入了29項國際人權文書,包括6項聯合國核心人權條約。中國全面履行條約義務,及時提交履約報告,參加各條約機構的審議,展現了在人權議題上的開放和自信。

2009年2月,中國首次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議。在審議會上,中國代表首先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狀況,在隨後的互動對話中,60個國家代表相繼發言,多數國家代表認為,中國的人權報告具有“建設性”,“透明、公開”,稱讚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了“巨大的、令人震驚的”成就。截至目前,中國已順利完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三輪國別人權審議。

中國還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及其辦公室、人權理事會特別機制等積極拓展合作,推動其公正、客觀地開展工作,與各國進行建設性對話。近年來,中國邀請一些國家駐日內瓦使節、聯合國官員參訪新疆,通過會見會談、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全面加深了對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親身感受了一個社會安全穩定、發展持續向好、人民安居樂業的真實新疆。

治理規則的“共同建設者”

人權理念和規範是當代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表達方式,世界各國對人權條約的接受和實施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重要手段。中國為促進當代人權理念和規範,推動完善人權治理規則體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了持續努力。

中國多次派代表參與國際人權法律文書的起草工作。先後參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兒童權利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等重要國際人權文書的制定,中國提出的意見和修正案受到各方重視,為這些規則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重要貢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持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在國際舞臺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最根本的人權需求。作為主要推動者之一,中國參與了《發展權利宣言》的起草工作,先後推動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和人權理事會就實現發展權問題進行磋商,致力於推動落實發展權的機制。

1993年,中國代表參加維也納世界人權大會,並參加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的討論和起草,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為《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的起草和通過作出貢獻。中國積極參與勞工保護等人權相關領域國際文書的制定。

交流合作的“積極倡導者”

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倡導大力推進人權領域對外交流交往合作,致力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交流與合作。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陸續與20多個國家建立人權對話或磋商機制,同德國、瑞士、匈牙利、希臘、歐盟等西方國家和地區組織進行人權對話或交流,同俄羅斯、埃及、南非、巴西、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古巴、非盟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組織開展人權磋商。中國人權研究會等人權領域非政府組織在國際舞臺愈發活躍,組團赴海外交流訪問,邀請多國人權領域官員和專家學者來華交流訪問。2023年3月至4月,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2屆會議期間,中國多家社會組織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積極參會發言,舉辦了“新時代的少數民族權利保障”“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女性賦能”“中國的人權理念與實踐”等主題邊會,宣介中國人權觀、具體實踐與成就,揭批美西方嚴重侵犯人權問題,在人權理事會積極發出中國民間聲音。

中國積極創設平臺、搭建載體,促進人權領域交流合作,先後多次舉辦“北京人權論壇”“南南人權論壇”“中歐人權研討會”“國際人權文博會”,以及“紀念《發展權利宣言》通過30週年國際研討會”等國際會議,推動各方在人權問題上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這些對外交流交往與合作開闢拓展了交流渠道,推動中國與相關國家在人權議題上相互交流借鑒。

2023年6月14日至15日,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機構在內的國際組織的300余名中外嘉賓出席論壇。

與會外賓參訪了北京市東城區前門三里河公園、顏料會館等地,對三里河地區的歷史文脈保護、環境整治和人居環境改善讚不絕口,了解到東城區會館活化利用等文化創新舉措,觀看了京劇表演。“人們不僅享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同時也享有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中國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獅子山人權委員會主席帕特裏西亞·納爾蘇·恩達內瑪説,“除了文化保護外,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這裡很乾淨。享有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的環境是一項基本人權。”

與會嘉賓在高端論壇上暢談對全球人權治理的看法,充分肯定中國在人權實踐和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兼報告員阿巴希澤表示,中國在保護人權方面取得諸多成就,例如減貧,“這不僅僅是中國的重大成就,也代表了人類的重大勝利”。美國《全球策略資訊》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説,中國在保護公民人權方面發揮的作用值得高度讚揚。更重要的是,中國呼籲將發展作為一項人權,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稱讚道:“這是一場切中肯綮、與時俱進的盛會。”

治理變革的“重要推動者”

2017年3月,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上代表140個國家發表題為“促進和保護人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引發在場外交官的廣泛共鳴。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副代表阿夫塔卜·庫雷希説:“在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我們尤其應該感謝中國為我們這個地球村所提供的這一理念。”

中國在推進自身人權發展的同時,始終重視參與全球人權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機構的改革工作,在設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磋商和最後表決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提出的一系列主張得到絕大多數國家認同。中國還支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立發展權、糧食權、單邊強制措施問題等專題性特別機制;倡導召開關於糧食安全、國際金融危機的特別會議,積極推動完善國際人權機制。

日內瓦時間2007年6月18日晚上12點,人權理事會就關於人權理事會建章立制問題的所有方案達成一致,中國代表團一直以建設性姿態積極參與有關談判磋商,特別在涉及發展中國家重大利益的問題上堅持原則,敢於仗義執言,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讚譽。輿論普遍認為,中國代表團在談判中展示出大國風範,表現靈活,促成各方達成一致,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多年來,中國立足自身人權實踐,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時代潮流、呼應國際社會關切的建設性理念和倡議,被廣為接受。

針對全球人權保障水準提升困境、人權合作困境、疫後復蘇中經社文權利保障面臨困難等現實挑戰,中國多次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呼籲各方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加強人權技術援助;多次推動通過“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呼籲各國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推動通過“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對享有人權的負面影響”決議,呼籲消除任何形式殖民主義,解決殖民主義遺留問題;推動通過“疫情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消除不平等”決議,呼籲各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採取包容性措施應對疫情並推進疫後復蘇。

自2017年以來,在中國推動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十余次納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彭瑤 

編審:魏婧


中國發佈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 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