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用好調查研究這門基本功(金臺視線·緊盯形式主義問題④)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積極深入基層一線,紮實開展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幹實事、謀實招、求實效。

不過,也有基層幹部和讀者、網友反映,個別黨員、幹部把調查研究當成一項不得不應付的任務,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對問題避而不見、對矛盾調而不研。這些形式主義的“調查研究”不僅背離了調查研究要解決真問題的要求,也讓基層幹部群眾疲於應付。

調研時要注意克服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等形式主義問題

“為了接待省裏下來的調研團,村裏從一個多月前就忙活開了。”前不久,一名駐村幹部在來信中反映了所駐村接待調研團的情況。據他説,調研團行走的線路、參觀的點位、需要介紹的重點很早就精心安排好了,村裏所有的準備工作也都是圍繞這條線路進行的。

只打掃調研線路必經的道路,只粉刷沿線的房屋和院墻,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參觀意義的標誌物整體遷移到線路上來,對線路經過的群眾、家庭突擊培訓,以備突然詢問……“整個調研成了一場各司其職、按部就班的‘實景演出’。”這名駐村幹部説。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本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科學決策水準的重要手段,但有的黨員、幹部沒有認識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在開展調研時,存在人到心不到、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等形式主義問題。

小張是某“明星鄉鎮”的一名基層幹部,當地平均每年要接待幾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調研考察團。“今年以來,調研團的數量翻了一番,幾乎每天都有接待任務。”小張説,大多數調研團都是真心實意來取經學習的,但也有為了完成調研任務來“打卡”的。“走的是經典線路,看的是樣板工程,也不詳細問問發展是什麼具體思路、解決問題都有哪些經驗。這樣的調研有沒有啟發不知道,反正調研任務算是完成了。”小張説。

《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然而,在一些地方、單位,本應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而開展的調查研究,卻異化成了“材料調研”。

有讀者來信反映,某地開展調查研究不走訪基層實地走訪,反而向基層索要大量材料,僅一個單位提供的材料就裝了好幾箱。類似這樣不進現場、不實地考察,而是守在辦公室裏看材料,靠“材料流轉”“層層上報”代替實地調研的“調查研究”,令基層背上了沉重負擔,又得不到有價值的資訊,最終淪為形式主義。

還有的調研團脫離群眾,看級別、要陪同,似乎規模越大,越能彰顯其重要性。“我們調研團大概有20人,陪同人員卻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輛中巴車浩浩蕩蕩開過。行程安排得滿滿噹噹,一天要跑七八個地方。每到一處,大家呼啦啦地圍著講解員,距離稍遠一點的,連聽講器信號都沒有,也不知道前面説了什麼內容。”一名省直機關幹部説,調研團太龐大,座談會上每個人只能粗略講講,“最後抱了一大摞文件材料回去,在這些材料裏裁裁剪剪、整合包裝,最終形成的調研報告品質可想而知。”

調查研究本應是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的好方法,但有些幹部放不下面子、拉不下架子,把虛心請教的調研變成了頤指氣使的指導。一名曾在地方挂職的高校教授説:“有一次,上級單位針對某地方條例的修改開展調研,大家在座談會上提出一些修改意見。結果,來調研的幹部坐不住了,對提意見的人説:‘你們根本不懂,這塊工作我搞了20多年,我最了解。’這話一説,大家都不敢提意見了,最後開成了表揚大會。”

應防止個別地方和單位按套路接待調研,難以取得實效,給基層帶來困擾

在採訪中,不少基層幹部認為,調研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危害巨大,不僅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調查研究的目標、意圖、要求,勞民傷財、浪費時間精力,還影響了黨員、幹部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黨的優良傳統沒有得到傳承和發揚,反而造成了破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曹立教授曾參與過不少調研活動,在她看來,調研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存在一些表現:比如,不聚焦,“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不深入,浮在表面,裝樣子、走過場;不研究,沒有深入思考,看到啥就是啥;不轉化,為調研而調研,不能解決真問題。

“大興調查研究,就是因為當前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複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曹立説,調查研究是獲取第一手資料、了解真問題的過程,“要想調查研究發揮應有的效果,就必須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杜絕形式主義。”

一名社區幹部表示,有些調查研究中之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問題,根源在於主觀認識不到位,“只知道上級要求開展調查研究,但對為什麼要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要達到什麼目的、重點調研哪些內容、如何落實調研要求等沒有進行認真思考,只想快點完成任務了事。”

“有些年輕幹部跟著走馬觀花的調研團跑了幾次,就認為調查研究沒有效果、沒有價值,在思想上不重視群眾路線、在工作中不重視調查研究,整天坐在辦公室裏看文件、看電腦,這能看到什麼真問題、想出什麼好點子呢?”河南洛陽讀者李虹麗説,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磨煉黨員、幹部發現問題“慧眼”的有效方法,關鍵是要在調研中注重求真務實,有效破除形式主義。

除了主觀上不重視、認識不到位外,能力不足、不懂方法也是造成調查研究存在形式主義問題的重要原因。有的黨員、幹部在調查研究上不得要領,沒有掌握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走訪基層後只會“眉毛鬍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輕重,調研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上級“不會”調研,也造成下級消極應付。在個別地方和單位,接待調研甚至已經形成固定模式,按套路進行。這些形式主義問題,嚴重背離了開展調查研究的初衷,不僅難以取得實效,反而會給基層帶來困擾,影響幹群關係。

“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如果掌握不好,就不可能深入實際、了解實際,決策就會出問題。”江蘇鹽城讀者張恒宇説,調查研究不是輕輕鬆鬆、走馬觀花就能做好的,只抓表面、只圖交差,就容易流於形式主義,甚至摻假帶虛,造成新的問題,“真正的調查研究容不下形式主義,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看到真實的場景、聽到群眾的心聲、發現存在的問題。”

只有足夠深入,才能發現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才能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前不久,江西萍鄉市湘東區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目標,開展了一次調查研究。“我們在走訪中發現,現在提倡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網上辦理醫保業務確實帶來很多便利,但群眾難以與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互動。一些參保群眾,尤其是老年人不會操作,又沒法向醫保工作人員面對面求助。還有部分醫保業務,需要提交紙質材料、人臉識別,必須去實體窗口辦理,一些偏遠鄉村的群眾很不方便。”湘東區醫保局局長彭啟敏説。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難點問題,湘東區打造了“醫保視頻辦”服務專區,將“網上辦”延伸為“視頻辦”,群眾可通過與工作人員視頻連線的方式辦理業務,工作人員使用實名認證、螢幕截圖、材料批註、文件傳輸等功能,指導群眾辦理相關業務,有效解決了部分群眾“不會辦、沒空辦”的難題。“醫保視頻辦”服務專區上線不到一個月,服務群眾數百人次,獲得了群眾點讚歡迎。

“真調研還是假調研,關鍵要看是否能夠發現問題、真正解決問題。”曹立表示,在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前,首先要做好功課,確定調研目的是什麼、方向是什麼,不能盲目;其次要精準聚焦,通過調查研究找到問題所在、找出問題根源,“調查研究是一項花時間、花精力的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必須沉下身子、靜下心來。只有足夠深入,才能發現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才能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黛山大道是重慶璧山區的交通大動脈,全長32公里,雙向八車道,縱貫璧山城區南北。“以前,黛山大道沒有設置中央隔離設施,路側開口過多,標誌標線也不完善,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成了事故頑疾路段。”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副總隊長蔣志全説,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多次到這一路段調研,全面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璧山區委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動全區重點道路安全隱患排查落實落地落細。

針對車輛隨意調頭現象,全程安裝中央隔離護欄,減少調頭點位20處,實現全路段物理隔離;針對車多、路口多導致交通混亂,採用路口信號自適應控制系統,實現各處交通信號燈智慧聯動;針對超速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增設區間及定點測速、電子警察等設施設備,完善各類交通標識牌、安全提示牌……今年4月以來,黛山大道涉及貨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83.3%,道路通行秩序明顯好轉。

“調查研究的過程是理論學習向實踐運用轉化的過程,也是提高履職本領、增強責任擔當的過程,還是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質效的過程。”蔣志全深有感觸地説,調查研究必須把“靶心”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聚集,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關切。

在採訪中,有基層幹部表示:“調查研究中存在形式主義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搞形式主義有甜頭、沒影響。如果搞形式主義嘗到的都是苦頭,這類問題自然就會變少。”

對此,曹立建議,針對調查研究工作,應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從制定方案、開展調研到深化研究、督查回訪,都應該有詳細具體的指標要求,以此激勵監督黨員、幹部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而不只是一次活動,應該常態化地開展。”曹立説。

製圖:張丹峰

(人民日報記者 彭 波 史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