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微觀察丨總書記強調“重中之重”,有何深意?

2023-06-10 17:5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中環産業園考察調研。

在園區展廳,習近平聽取當地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産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情況介紹。他強調,推動傳統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

△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中環産業園考察。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多年來,內蒙古能源經濟多項指標穩居全國首位:煤炭實際産能全國第一,電力總裝機全國第一,新能源裝機全國第一,外送煤炭全國第一,外送電量全國第一,外送電能力全國第一。

從這些“全國第一”不難看出,內蒙古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地位十分突出。面對新形勢,推動傳統能源産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草原風電機組

過去,人們提起內蒙古,就會想起“羊、煤、土、氣”四個字。“羊、煤、土、氣”,指的是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代表了傳統産業、低端産業等老發展套路。曾經粗放發展的産業給內蒙古帶來了分散低效、資源依賴等一系列問題。

五年前,在參加2018年全國兩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明:“內蒙古産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産業、新動能、新增長極。”

近年來,內蒙古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全國乃至世界新能源産業高地,實現從“羊、煤、土、氣”到揚眉吐氣的轉變。

目前,內蒙古的光伏治沙面積已累計完成20萬畝;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千瓦,約佔全國的57%;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94億千瓦,約佔全國的21%。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的中環産業園是全球品質最優、單體規模最大、每人平均效率全國領先的積體電路半導體單晶矽和光伏單晶矽製造基地。

走進園區,閃閃發亮的單晶矽棒、晶瑩剔透的石英坩堝分外引人注目。這裡是了解內蒙古能源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窗口。

與此同時,産業園的相關數據也很“提氣”——去年,産業園工業總産值突破500億元,就業人數超過1.2萬人。産業園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主機板上市企業1家。

看到內蒙古推動傳統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總書記肯定道:“在這方面內蒙古方向明確、路子對頭、前景很好,大有作為、大有前途。”

加快優化産業結構,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産業,為何如此重要?從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我們可以探尋其中緣由。

△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考察。

4月,在廣東考察時,總書記走進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荔枝種植園、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等。他指出,廣東要始終堅持以製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5月,在河北考察時,總書記前往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了解港口整合發展等情況、中國電科産業基礎研究院察看晶片生産流程、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規劃展館調研藥品研發生産情況。他強調,要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把積體電路、網路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河北考察後不久,總書記在陜西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要加快構建具有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徵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産業集群。

從中可以看出,總書記要求各地立足地區特色和戰略定位,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最終指向是——加快構建體現各地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中環産業園展廳擺放的2-12英寸硅拋光片

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縱觀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歷程,産業體系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是決定大國興衰的關鍵因素。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方能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讓高品質發展的動能更豐沛。

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練好內功、站穩腳跟,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我國有世界最完整的産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要切實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抓緊補短板、鍛長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加快實現産業體系升級發展作了具體部署:要在重點領域提前佈局,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既鞏固傳統優勢産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抓住全球産業結構和佈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開闢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正在進入快車道,這關係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也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監製丨耿志民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