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總臺駐英國記者梁弢。
去年以來,英國經濟陷入通貨膨脹高企的困境。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從去年下半年起,英國已連續六個月通脹率維持在兩位數居高不下。
倫敦當地一家超市番茄斷貨(記者梁弢 攝)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時間3月15日,英國財政大臣傑裏米·亨特在議會公佈了最新總額約220億英鎊的稅收減免和政府開支削減方案,目的是拯救英國通脹高企的經濟。
亨特稱,目前阻礙英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因素就是“勞動力短缺”,最新的預算計劃將填補英國各地的100萬個職位空缺,希望更多50歲以上的人、殘疾人和帶孩子的父母們重返工作崗位。
此外,最新財政預算的其他具體措施還包括,每年2500英鎊的家庭能源帳單上限,將延長到今年6月;將目前只有3至4歲兒童可享有的每週30小時免費託兒服務,擴展至年齡為9個月以上至4歲的兒童;公司稅將從19%增加到25%;未來5年國防開支將增加到110億英鎊。
雞蛋等副食品斷貨,倫敦某超市空空的貨架(記者梁弢 攝)
那麼,英國新的財政預算案究竟能否有效緩解當前英國能源危機加劇、衰退風險加速的困局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英國財政研究所所長保羅·約翰遜指出,亨特的財政預算案是“一系列臨時政策調整中的最新措施”。“總的來説,亨特的預算有幾項明智的措施,但對公司稅反覆無常的調整表明,財政部沒有穩定性、確定性和更廣泛的計劃。”
倫敦國王十字地鐵站罷工當天空無一人的閘機(記者梁弢 攝)
就在亨特公佈新財政預算的當天,大約50萬名英國公職人員包括公務員、教師、記者、地鐵司機和實習醫生涌上街頭,要求加薪。分析人士指出,工人們的罷工行動徹底沖淡了政府預算案的“宣傳噱頭”。英國公共和商業服務工會有約13萬會員發起並參加了當天的罷工,其秘書長馬克·塞爾沃特卡稱,部分公務員被迫依靠救濟品生活,這是一個“國家醜聞”。此外,英國代表火車司機的工會及鐵路、海運和運輸工會的火車員工也加入罷工,導致整個倫敦地鐵網路在當周的15日和18日兩度陷入癱瘓。
據英國《衛報》報道,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近40%的英國人是“月光族”。平均每4個英國家庭中,就有一個要為購買生活必需品而掏空錢包。英國最大的債務諮詢慈善機構“躍階改變”統計發現,1月英國有2200萬人出現各種帳單或信貸逾期。同時,近一半人表示自己的財務狀況比前一年惡化,其中有71%表示能源帳單飆升是主要原因。
2020年1月31日,英國一半以上民眾歡慶他們的國家正式退出歐盟。與美好願景背道而馳,“脫歐”三年後,英國陷入高稅收、高利率、高物價三重經濟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英國將是2023年全球唯一一個陷入衰退的主要經濟體。
據倫敦智庫“歐洲改革智庫中心”副主任約翰·斯普林福德估計,英國脫歐後與歐洲的貿易壁壘增加等其他因素一起,導致英國經濟規模損失了5.5%。蘇納克政府已無力説服企業,相信英國有適合投資的穩定營商環境。
倫敦當地一地鐵站因罷工而閘門緊閉(記者梁弢 攝)
據報道,在英國2024年底舉行新一屆大選之前,保守黨在很多民意調查中落後於其反對黨工黨20%甚至更多。
執政13年的保守黨一手促成英國脫歐,卻無力應對各種民生困局。蘇納克所在的保守黨的許多議員認為,如果選民繼續看到自己的實際工資因通脹而下降,保守黨將在下一次選舉中失敗。
以上是總臺駐英國記者梁弢在當地的觀察。
本期《總臺記者看世界》作者:總臺駐英國記者 梁弢
(出自中國之聲專欄《總臺記者看世界》)
監製丨趙九驍
記者丨梁弢
編輯丨杜雨亭
新媒體編輯丨廉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