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首次提出並深刻闡述全球文明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産品,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宏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天下情懷,引發與會各方強烈共鳴,對引領世界發展走向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文明如火,燭照未來。應對全球性挑戰、邁向人類美好未來,既需要物質力量,也需要文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用“四個共同倡導”系統闡述全球文明倡議的深刻內涵,為不同文明應如何交往等重大命題給出中國答案,為世界文明朝著平衡、積極、向善的方向發展提供正確指引。

——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韻味不同的文明。”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講話生動彰顯了對世界不同文明的尊重禮敬。“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産生進步,世界就是在人類各種文明的交流交融中走到今天的。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各國應摒棄傲慢與偏見,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既讓本國文明生機盎然,也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

——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準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蘊含不同文明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超越西方中心論、文明優越論的虛偽,超越冷戰思維、霸淩霸道的蠻橫,超越價值觀輸出、意識形態對抗的謬誤,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樹立了當今世界評判是非、善惡、正邪的真正標桿。各國應共同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者,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只有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才能為本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築牢文化根基、提供精神力量。傳承傳統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一切文明的精華造福當今、造福人類。

——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在阿拉伯國家,反映中國脫貧攻堅歷程的電視劇《山海情》跨越山海,激發不同時空觀眾對擺脫貧困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烏茲別克希瓦古城,中國專家團隊的修復令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的光彩生機;在比利時歌劇院,中國古典詩詞在中西樂器和諧共鳴中勾勒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動人畫卷……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讓文化間的陌生和隔閡逐步消弭,讓國與國的關係更具韌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各國應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必將推動人類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互相了解、彼此親近、共同進步,為攜手共建美好世界注入深厚而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