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工業陶瓷在航空航太、電子資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工業陶瓷産業集群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今年前兩月,陶瓷製品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31.5%。當地正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生産智慧化水準,不斷延長産業鏈條,加強産學研協同聯動,推動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汽車的鳴笛聲、發動機的啟動聲夾雜著各種人聲,清晨的江西萍鄉湘東區湘東工業園,已經熱鬧起來。
在萍鄉龍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倉庫前,一輛輛各地車牌的大貨車,滿載貨物疾馳而去。公司董事長羅接髮指著略顯空曠的倉庫説:“今年以來基本是零庫存,經常是産品剛下生産線,就被客戶拉走了。”
萍鄉市普天高科實業有限公司最近正忙著招工。這是一家主要製造陶瓷膜過濾器等環保設備的企業,今年的經營形勢讓企業員工充滿了幹勁。“訂單多起來了,我們要把産能提起來,熟練工多多益善。”公司總經理袁明輝説。
客商紛至遝來,業務拓展提速
“工業陶瓷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等特性,可以替代金屬等材料,在航空航太、電子資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湖南大學教授肖漢寧介紹,近年來,湘東區的工業陶瓷産業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生産智慧化水準,形成一定規模的産業集群。
“湘東工業陶瓷中的化工陶瓷産品佔據了國內市場60%以上的份額。”湘東工業園黨工委書記周合軍介紹,“其中陶瓷環保材料産品甚至佔到了國內市場總量的70%。”
截至2022年底,湘東區工業陶瓷産業擁有各項專利100多項,獲評國家工業陶瓷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工業陶瓷),工業陶瓷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這是本月迎來的第七批訂貨客商。”3月13日上午,江西省科興特種陶瓷有限公司大門口,總經理尹紅超送走了來自河南的客商。最近一段時間,尹紅超幾乎每天要接待各地的考察客商。“大部分是來訂貨的。”尹紅超介紹,今年1—2月,公司接到的生産訂單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在華星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裏,記者驚訝地發現,跟其他企業機器轟鳴、人流穿梭的熱鬧場面相比,這裡明顯安靜了許多。
“這就對了!”公司生産廠長馬良指著展示區裏的脫硫塔設備模型説,企業已經從過去賣原材料轉向提供設備安裝服務。“外出安裝環保陶瓷設施設備是我們的主要業務之一,廠裏人越少,意味著外出安裝施工的人員越多,現在好幾個外地工程同時開工,我們都快派不出人手了。”馬良説。
“一開年就鼓足了勁兒!”馬良如此形容。眼下,華星環保的3支施工隊近400人正在外進行設備安裝,簽單金額已經達到近5億元,超過去年一年的産值。
“最近忙兩件事,一件是幫助企業招工,一件是幫助企業落戶,吸引更多産業鏈相關企業入駐。”周合軍介紹,今年1—2月,全區陶瓷製品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31.5%。
放大集聚效能,優化服務保障
前不久,一列搭載50個集裝箱的中歐班列從湘東工業園內的贛西國際港發出。
周合軍介紹,2021年5月,贛西國際港正式建成投運,讓贛西地區的對外貿易夥伴範圍擴大至東南亞、西亞、中歐等地區,為湘贛邊地區物流,特別是對外出口貿易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進一步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預計15到18天,這次發出的中歐班列將直達目的地,相比海運可節省25天左右,成本可節省40%以上。”周合軍説。
這趟班列裏,就有萍鄉市江華環保設備填料有限公司發給海外用戶的工業陶瓷産品。公司董事長劉志科介紹,由於園區內産業鏈完整、銜接順暢,公司生産的化工瓷球、分子篩、活性氧化鋁等産品,30%以上不出園區就能完成銷售,約15%銷往國外。
據介紹,2022年,園區在原有企業供氣體系的基礎上,建成開通管道天然氣。過去企業用氣主要為罐裝天然氣,價格容易隨著物流運輸波動,而且供氣不穩定。“去年罐裝天然氣價格最高達到6.9元每立方米。”劉志科説,“隨著管道天然氣的暢通,價格穩定在了4.4元每立方米,這就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成本!”
“抱團發展,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放大集聚效能,一舉多得。”周合軍介紹,近年來,湘東區建立産業鏈鏈長制度,針對重點産業,列出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表、招商清單計劃、政策支撐體系等工作內容。牽頭責任部門負責産業鏈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各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形成聯動,實現層層共響應、事事有著落。
為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近年來,湘東區設立區內科技創新企業“引導基金信貸通”、中小企業“財園信貸通”等資金扶持項目,成立江西省星火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萍鄉市燎原投資有限公司兩個投融資平臺,為園區建設和企業融資提供保障。今年以來,有69家中小企業享受“財園信貸通”資金支援達4.1億元,10家企業享受“引導基金信貸通”資金支援達3860萬元。
校企牽手研發,促進成果轉化
細如絲,巨如塔,從石油鑽探到化工生産……走進湘東區工業發展科研中心,工業陶瓷應用之廣泛,顛覆了記者對於這一領域的傳統印象。
通過新材料的研發,實現對填埋垃圾産生氣體的高效吸附與轉化利用,這是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産業研究院博士生李文英這幾年的研究課題。
拿出一個實驗瓶,指著瓶內不少山楂條似的物體,李文英介紹,這就是湘東區工業發展科研中心自主研發的類分子篩。類分子篩借鑒分子篩(微孔結構工業陶瓷)的分子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産工藝等內容,比市面上常見吸附材料的吸納容量高出了4倍。如今,産品已經進入中試階段,“園區提供了一個校企融合發展的大舞臺,我會加倍努力,為産業提質升級貢獻力量。”李文英説。
為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産業項目,近年來,湘東區工業發展科研中心引進浙江大學、上海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山東工陶院等的科研力量,以“政府+科學家+企業家”的合作模式,對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進行轉化,同時提供産品原材料檢測等綜合服務。
張大軍是山東工陶院萍鄉分院的院長。2019年12月,張大軍和團隊入駐工業發展科研中心,兩年內完成了3個成果的中試。“在中試階段,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一點也不比産業化階段低,院校缺少資金做基礎設施建設,可市場瞬息萬變,新産品是等不起的。”張大軍介紹,在政府牽線下,山東工陶院中試基地設在園區內的龍發實業公司生産車間,大大降低了研發創新的成本,促進了科研成果加速轉化落地。
在湘東工業園,受益於産學研協同聯動的企業還有很多。
普天高科與上海大學合作,在“高溫一體化煙氣處理裝置”項目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新産品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華星環保在昆明理工大學的技術支撐下,年産值從8000萬元提升至4億多元……自工業發展科研中心運營以來,湘東工業園的企業組建了工業陶瓷産業聯盟,中心科研團隊採用企業訂單等形式,與32家企業開展科研項目合作40多項,目前已轉化落地十幾項,並實現批量生産。
“湘東區工業基礎紮實,工業陶瓷産業集聚,形成良好的發展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教授張統一表示,隨著産學研互動逐步深化,將推動多學科集聚優勢與工業陶瓷産業的進一步創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