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哈薩克與中國的人文交流一直保持熱絡,包括武術、漢語、中醫、美食、影視劇在內的中國文化元素,在哈薩克乃至中亞國家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現年58歲的鐵木爾·庫瓦托夫,既是“今日哈薩克”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也是一名中國武術的忠實粉絲。作為媒體人,哈中關係發展尤其是哈中人文交流是鐵木爾關注的重點,他掌舵的通訊社專門設置了“今日中國”欄目,有很多關於中國的報道。作為“武術迷”,鐵木爾自14歲接觸中國武術就再也沒有放棄過,曾多次獲得武術冠軍,還擔任過哈薩克武術隊教練,是個“練家子”。
近日,擁有“多重身份”的鐵木爾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講述他與中國武術的淵源,以及他對中國武術、中國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在他看來,中國武術是“哲學之拳”,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蘊含了深刻的哲學思想。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武術是如何吸引您的?
鐵木爾:我最早接觸中國武術是在20世紀80年代,與不少熱愛武術的外國人一樣,我也是小時候看到功夫電影后決定去學習武術。那時中國功夫片在我生活的城市阿拉木圖十分流行,會功夫的人無所不能,像是有特異功能,這讓很多人有了學習中國武術的念頭,我也是從那時開始接觸武術。先是自己看書看電影琢磨拳術,後來到中國蘭州、北京拜師學藝,展開系統學習。在蘭州習武期間,蘭州武術隊的一位學員還贈送我一副雙鉤。
功夫不止進攻和防守,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我而言,習武能夠幫助我鍛鍊身心。儘管現在工作繁忙,經常各地出差,但練武的習慣一直保持。每天我都會抽空練武兩次,在我的練功房裏,擺放著大刀、雙鉤等各式兵器。每次練功前,我會先熱身一段時間,然後再配上器械練習各種套路。這簡直難以置信,練習武術讓我有了健康體魄,還讓我思維敏銳專注。
我認為學習武術的好處很多,我的五個孩子也很喜歡武術,他們經常陪我一起鍛鍊,我會和他們講述關於武術的基礎知識。孩子們都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我希望隨著他們的成長,可以盡可能多接觸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鐵木爾在練武。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理解中國武術及其背後的中國文化?
鐵木爾:中國武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並非只是體育運動,當中還蘊含豐富的儒、道、佛思想,體現了“天人合一”“陰陽辯證”對立統一的哲學概念。比如體現了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也體現了中國人對人生、對自然、對宇宙萬物的感悟。
武者在練習太極。何蓬磊攝
武術是人體的運動,需恪守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中華民族向來就是一個崇尚哲學的民族,古代很多功夫高強的中國人品德高尚、學識豐富、思想敏銳、富有智慧。中國武術是“哲學之拳”,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蘊含了哲學思想文化,它對每個習武者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産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並使之自然地將哲學運用於習武活動之中。
武術形式多樣,但卻包含著相同的樸素哲理,那就是注重萬物的統一和生生不息,從而把自然和人類的發展變化看作是相互聯繫、和諧、平衡的運動。在習武過程中,能夠將道德、智力與能量完美結合,不僅可以精準展現兵器技藝,也可完美控制意念思維,真正達到“天人合一”“人器合一”。
中國武術的哲學與美學耐人尋味,一招一式剛柔並濟。精彩的招式之下,則是無盡的文化意蘊。
哈薩克武術氣功愛好者在哈“中國文化日”活動中向觀眾展示技藝。張碩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包括武術、漢語、中醫、美食、影視劇等在內的中國文化在哈薩克乃至中亞國家吸引了一大批粉絲,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鐵木爾: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這讓中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哈薩克作為“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兩國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民眾交往也更加親密。哈薩克人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學習漢語言,對中國武術、中醫和中國傳統美食産生更濃興趣,我們正在努力了解中國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産。
我長期從事哈薩克與中國之間的交流工作,對中國的發展很感興趣,我也希望讓哈民眾對中國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取得的進步有所了解。為此,“今日哈薩克”通訊社網站開設了“今日中國”欄目,豐富哈民眾對中國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