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不僅受到國內民眾廣泛關注,也同樣吸引著全球的目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南海之聲專訪時表示,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功融入世界經濟格局,在當前的世界變局之下,中國在今年兩會上公佈的政策主張,也勢必對區域和世界産生重大影響。

“改革開放讓中國成功融入世界經濟秩序”

南海之聲:2023年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5週年,您如何評價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對於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李明江:很顯然,中國的改革開放,它比較成功地讓中國融入了世界經濟秩序。而且我們也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國逐步體現了重要的貢獻和引領的作用。

開放的這幾十年,讓中國逐步成為一個世界工廠,提升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同時也給世界其他的國家帶來很多的好處。很多國家的民眾也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中國的産品。尤其在過去十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走向海外。這些中國投資給這些國家帶來經濟增長的機會、就業的機會,給他們基礎設施的改善增添了動力。可以説,改革開放的幾十年,是中國與外部世界正面積極互動的40多年。

南海之聲:您如何理解中國共産黨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將推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對下一個五年中國的發展,您有什麼期待?

李明江: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目標)根本上(總結了)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它結合了自身經濟社會的特點,以及一些有效的政策和做法。中國式現代化已經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當然未來更長的時間,還有一些挑戰,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從我的角度來説,我覺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發展,它需要用一種有效的方式、制度和政策,去實現每一個人的價值最大化。過去幾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把過去束縛每個人的潛能、創造力的那些制約因素,給慢慢取消掉了。所以未來中國式現代化是否繼續取得成功,而且多大程度的成功,我覺得關鍵點就是要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各種政策,而且建立一些機制,讓每個個體的潛能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

“尋求發展是中國-東盟深化合作的基石”

南海之聲: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中國與東盟已經成為最大規模的貿易夥伴、最富內涵的合作夥伴、最具活力的戰略夥伴。您怎麼看中國-東盟這些年良好的發展勢頭?

李明江:中國跟東盟國家的關係確實發展得比較順利,也比較穩。雙方合作的級別在不斷提高。在經濟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中國與東南亞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其他經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礎。過去這幾十年,雙邊的這種投資結構,貿易鏈産業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當然還有最近十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出,進一步深化了跟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

所以,中國跟東南亞國家這种經貿合作,它確實是中國自身對外開放延伸出來的一種成果。未來我們也期待在一些新興的領域,像數字經濟、高科技産業等,雙方都還有更多的合作機會,還有更多的合作的潛力。

南海之聲:您覺得中國與東盟之間取得這樣巨大成就的關鍵動力是什麼?

李明江: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中國和東南亞幾乎所有國家都非常注重發展,這是雙方在各個領域關係能夠得到深化,甚至克服一些挑戰的重要基礎。有了這種基礎,雙方就有意願去互動,進行交流與合作。

即使當面臨一些問題時,比如像涉及南海領土海洋爭端的時候,雙方會有意願去把矛盾暫時放在一邊,更好地處理這些(分歧)問題,再回到以發展為核心的雙邊合作的基礎上。(這種情況下),雙邊的政治意願就非常重要。雙方的政治決策層都有這種意願,去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以雙邊關係的大局為關注點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政治意願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中國跟東南亞國家,讓雙邊關係在過去幾十年持續深化,持續往前走。

“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的勢頭不可阻擋”

南海之聲:亞太地區正面臨著地緣政治和軍事安全上的潛在風險,您認為這是否將影響中國-東盟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

李明江:在這個地區,大部分國家都面臨一個發展的問題,這個最重要的政策基礎不會有所改變。而且中國與東南亞這些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建立得比較好的經濟、貿易、投資、金融各個領域的合作的基礎,已經有比較好的這種制度性的安排,所以這樣的合作它已經有自身的動力。

當前整個亞太地區,甚至全球這種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震蕩,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但是不大可能去干擾中國與周邊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這種動力還會很強勁。過去這幾年,我們看到即使在疫情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跟東盟的貿易是持續增長,東盟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最大的一個貿易夥伴,所以這種勢頭幾乎是不可阻擋。

當然也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一些國家現在推行“經濟脫鉤”,它會影響到中國跟東南亞國家的這種産業鏈、價值鏈的重構,會影響到一些行業,但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持續深化合作的主流方向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