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袁海波(右一)在種植基地調研。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圖②: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秋(右三)正在徵求意見建議。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圖③: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柴守璽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情況。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圖④: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小龍(左)在工廠調研裝備製造相關情況。陳治學攝
“復興號”高鐵列車在贛深高鐵龍南特大橋疾馳而過。朱海鵬攝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肩負著人民的期望與重托,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們將齊聚一堂,認真履職、共商國是。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征程上如何展現新氣象、幹出新作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團結奮鬥的磅薄力量?記者採訪了6位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聽他們談體會、話期待。
——編 者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永嘉縣岩坦鎮源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靜: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我一直關注基層社會治理問題。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水準邁上新臺階。我所在的源頭村就是一個例證。村兩委帶領村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村子越來越美,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我們總結出一些經驗。比如,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強化村裏各黨支部、黨員在網格化管理、鄉村産業發展等方面的責任擔當,並且建立“網路臺賬”,村民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各黨支部的工作情況,以此獲得村民信任與支援,激發村民幹事熱情。
再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此前村民矛盾糾紛多的問題,我們推動構建多方聯動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既講明法律、講清政策,也講“家和萬事興,鄰里一家親”的道理,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今後,我將繼續立足本職,幹好工作,進一步完善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我堅信,隨著基層治理體系的不斷健全,社會必將更加和諧有序,“中國之治”基石必將不斷夯實。
(本報記者 金 歆整理)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第五小學教師覃恬靜:
托起孩子的美好未來
我是一名95後的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層教師。我是受益於國家定向師範生政策的一員,畢業後回到鄉村教書育人,努力用知識和力量托起孩子的未來。
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教育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教育品質實現新提升,教育條件保障也達到新水準。以我們環江縣為例,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不斷提升,學校對音體美等專業教育也更加重視,學生發展更全面,前幾年通過了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
同時,我也注意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少數民族地區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黨的二十大對教育事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將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傾聽群眾心聲,深入了解基層情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今年,我將圍繞如何更好地關愛培養留守兒童、如何讓更多好老師到少數民族地區長期穩定開展教學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議,努力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
(本報記者 倪 弋 李 縱整理)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
助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作為一名來自上海民營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我重點關注研究如何以産業鏈為抓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2019年全國兩會上,我走上“代表通道”,圍繞高品質發展談了一些認識體會。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製造業,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邁過轉型升級這道坎。轉型是手段,升級是目標,轉型不是轉行,而是對主業的深耕。近年來,我緊扣發展大局,深入調研思考,進一步認識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優做強,同時要把提升全産業鏈水準作為主攻方向。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的一些龍頭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推動長三角産業鏈的補鏈固鏈強鏈,組建了多個長三角産業鏈聯盟。以長三角超導科技産業鏈聯盟為例,多家企業聯合聯動,堅持自主創新,聚焦超導材料、超導電力設備等領域,聚力突破相關技術瓶頸。如今,由産業鏈企業共同參與並推進的全球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示範工程已在上海投入運作,該工程項目的線路長度、載流量、應用場景等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標準。
做強産業鏈,增強創造力,助推高品質發展。今後,我將繼續為推動産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建言獻策,為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助力添彩。
(本報記者 張 璁 巨雲鵬整理)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
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的品質和穩定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黨全社會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和本質要求之一,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現代化的認識達到新高度。歷史與現實證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生態文明建設應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同時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參與力度、提升貢獻水準。
作為從事相關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我要進一步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深化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空間優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案、報告等多種形式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本報記者 李昌禹整理)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
築夢九天永不停步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航太強國作出重要部署。作為一名航太工作者,我要牢記使命責任、勇於擔當作為,為推動航太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所在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執行了從神舟一號至今的所有神舟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發射任務,將16名、26人次航太員安全送入太空。為保障航太員生命安全,必須突破逃逸系統這一載人火箭獨有的核心技術。研製團隊在設計之初就深知這項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必須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經過4年艱苦、細緻的篩選、分析,研製團隊設想了310種火箭故障模式,並對其中發生概率最高的11種故障模式進行了上萬次的倣真試驗,最終成功研製出火箭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後來,隨著載人航太工程任務的不斷深入,進入空間站階段,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採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以應對快速發射救援飛船接回航太員的需要,為航太員的生命安全加上“雙保險”。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我國航太事業發展壯大的成功密碼,也是加快建設航太強國的內在要求。今後,我將和我的團隊一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在太空中書寫更多新傳奇。
(本報記者 楊 昊整理)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
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要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多建有用之言、多謀務實之策。
近年來,我經常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從中深刻感受到新時代山鄉巨變。比如,鄉村資源要素活力持續激發,鄉村特色産業蓬勃發展;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促進人才下鄉、返鄉、興鄉,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鄉村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吹遍鄉村大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不斷涌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有序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
同時,我們也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5年間,我重點關注糧食安全問題,一年聚焦一個“小切口”,如種業發展、糧食作物收入保險等,共計提交13件提案。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已經發佈,明確指出“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我將繼續關注糧食安全問題,準備在加強糧食生産抗風險能力建設方面提出建議,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報記者 李昌禹整理)
版式設計: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