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為服務邊疆發展凝聚力量

發佈時間:2023-02-27 09:09:03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陳尚才、黃耀漫  |  責任編輯:孫曉彤
分享到:

這是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拍攝的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新華社拉薩2月26日電  題: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為服務邊疆發展凝聚力量

新華社記者陳尚才、黃耀漫

“現在生活上還有什麼困難嗎?”“對珞巴族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有哪些建議?”……在與西藏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鬥玉村老黨員小加油交談時,扎西江村邊問邊記,為今年的履職工作做好基礎調研。

扎西江村來自珞巴族,連續當選為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的基層幹部,同時也是人口較少民族的代表,扎西江村一直關注興邊富民工程的實施和珞巴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扎西江村(左)與護林員在林中席地而坐,交流當地生態環境問題(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為了更好履職盡責,我努力鑽研政策,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並把老百姓的心聲帶到北京。”扎西江村説,5年來,他一共提出了意見建議10多條,看到這些意見建議大部分被相關部門重視採納,讓他對邊境小康村發展建設事業信心越來越足。

珞巴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服飾、語言等文化載體。

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扎西江村大致摸清了珞巴族文化保護現狀及面臨的困難。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扎西江村提出了“希望國家豐富對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保護的手段,加快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人口較少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從而加強對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扎西江村(右)在隆子縣一家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調研當地産業發展和帶動群眾增收情況(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2020年,珞巴族系列神話傳説《阿巴達尼》作為“中國史詩百部工程”子課題被批准立項並實施;珞巴服飾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援藏省市支援下,珞巴族聚居區建起了珞巴民族文化展廳……扎西江村説:“目前,多種渠道保護工作正在推進與落實,珞巴族傳統文化搶救性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

這兩年,扎西江村更忙了。他除了馬不停蹄地走訪調研外,還要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發展生産,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問題,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對健康更加重視。”扎西江村介紹,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了“加大西藏市縣人民醫院人才建設、學科建設和醫療設備更新力度”的建議。這一建議很快得到落實,國家對“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工作不斷提點擴面,越來越多的農牧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扎西江村(右)在慰問老黨員索朗,了解搬遷群眾生活情況(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2021年,扎西江村到鬥玉珞巴民族鄉任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任職以來,他幾乎走遍了鄉里每一寸土地,走訪了大部分群眾,深入了解掌握邊境建設、邊民群眾生産生活、固邊戍邊等方面的情況。

扎西江村(右)在隆子縣一家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查看牛飼料,調研當地産業發展情況(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目前,鬥玉珞巴民族鄉的3個行政村已全面建成邊境小康村,通電通網、通自來水、基本通硬化路,群眾衣食住行得到大幅改善,2022年全鄉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2.6萬元。“我也想把家鄉的喜人變化,我們邊境小康村的建設情況和基層群眾的真實意願、需求帶到全國兩會會場。”扎西江村説。

【記者手記】

對於推動珞巴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5年來扎西江村做了不少工作。他堅持走村入戶調研,向業內專家請教,大量蒐集學術資料,系統深入學習珞巴文化傳承保護現狀,讓自己的意見建議更有深度,也更有價值。

採訪過程中,提到鄉里的情況,他對其中存在的重要問題、現狀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都有著清晰的思考和規劃,這和他紮實的調研,和他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對事業負責的使命感、心裏裝著群眾的責任感是分不開的。

一支筆、一本筆記,邊問邊記、腿勤嘴勤、多學多思,這是扎西江村匯集民意、履行好代表職責的法寶。記者跟隨扎西江村去調研産業情況時,看到他為鄉里的産業項目奔走縣裏各個部門協調推進,為掌握一線情況和護林員在沙棘林中席地而坐進行調研交流,鄉里的村民和他熟絡得像常來常往的親戚一般。“到群眾中去,聽群眾最真實的聲音,努力提升履職本領,盡己所能為百姓辦實事、謀利益。”扎西江村説。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