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國漢文字”系列——許慎《説文解字》】
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資訊傳播方式之一,從語言到文字的跨越無疑是文明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漢字作為當今仍在通行的古老自源文字,也是唯一不斷走向完善的表意文字體系,從甲骨文到簡體字,其定型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契刻符號、甲骨文、金文、篆書等古老文字與隸書、楷書等後世文字之間如何溝通?其蘊含的文化精神與歷史資訊又該怎樣傳承?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字聖”許慎的《説文解字》便是必不可少的橋梁與鑰匙。
這位智慧老人“性淳篤”“博學經籍”,並注意研究周秦時的西土文字籀書及“孔壁古文”(又稱東土文字),尤其著力於小篆和“六書”。在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中,許慎蒐集到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資料,並以廣博的經學知識為基礎,根據“六書”條例,在從賈逵受古學之時,著手編寫《説文解字》,歷時十年,在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正月草成這部巨著。後經反覆審校、于西元121年定稿。
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解釋古代漢字的字書,《説文解字》將漢字整飭得各有世界。其集分析字形,説解字義,辨識聲讀等功能于一體,是文獻語言的奠基之作,也是書面語言、文字、音韻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之著。全書共計14篇,30卷,以偏旁部首分為540部,9353條,解説133441字。
為了能有序編排查檢紛繁龐雜的漢字體,許慎以小篆做字頭,把當時所能見到的9353個小篆和1163個重文做了詳實的解釋和記錄;並通過分析字型結構,把10506個漢字歸到540個部首下面,發明以五部首統領全文的編排體例,開創了部首檢字法的先河。直到今天,漢字檢索引用的依然是許慎創造的方法。
河南省漯河市許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晗介紹到,許慎完成了盈千逾萬個文字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包括對古漢字系統的分別部居,文字形、音、義的全面考訂,並廣泛徵引經籍文獻以及對諸家學説的去偽存真,這項工作艱難繁複。
通過《説文解字》,後人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的典章制度、生産狀況、文化科學、地理沿革、風物習俗等知識。書中所保存的關於這方面的大量資訊,也成為後來學者們探索上古文明的淵藪。
“《説文解字》除了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部字典之外,它還具有四大貢獻,即總結了‘六書’理論、保留了一萬多個古文字、創造了漢字部首、以及是記錄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張晗説。
雖然歷經千年,許慎和他所著的《説文解字》仍以新的方式潤澤人心。張晗表示,近年來,當地通過建立許慎文化旅遊、許慎文獻資料、許慎文化研究“三個中心”,舉辦許慎文化“五進工程”和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掌握收集和利用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時,利用公益課堂有針對性地傳播許慎文化,並組織發起全國高校到許慎文化園建立研學實踐基地。
據了解,自2019年開始,漯河市開始創建“中國漢字文化名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漢字文化做好融合傳承與發展,推動許慎文化進入尋常百姓家。
策劃:李政葳、丁艷撰文:雷渺鑫製作: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