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7組組長兼耕地保護“網格長”楊利紅騎著電動車出了門。提前去自己負責的高標準農田巡一圈,確保沒問題後再去上班,日復一日,這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作為一名“網格長”,楊利紅匆忙的身影是永豐村深入落實建好良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縮影。近日,記者在永豐村走訪發現,當地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探索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長效機制,讓高標準農田不僅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更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細化管護責任,推行網格管理

作為永豐村的12名“網格長”之一,楊利紅負責管護7組的300多畝高標準農田。説起自己負責的農田,她如數家珍:“永豐村已經形成了多種輪作模式,所以要時刻盯著田裏的耕作情況。”

據介紹,永豐村早在2009年便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5年實現了耕、種、播、收的全程機械化。目前,全村共有耕地面積6320畝,用於種植水稻的有5760畝,其中,高標準農田有3100畝,連片規模種植的有1500畝。

目前,永豐村已將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責任細化到組,落實到田間地塊。村裏的12個組長兼“網格長”,加上負責巡耕地、巡治安的巡邏隊,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到人、監管到田的耕地保護模式。

接下來,永豐村還將系統推進全域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細化管護責任、推行網格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強化智慧管理、種植管控、動態管護等手段,對高標準農田實行全週期管理。

統籌管護資金,保障改造效果

在高標準農田改造片,挖掘機、平地機、旋耕機等多種機械設備轟隆作響,數名農戶正在進行翻耕作業;在已建成的連片高標準農田上,修補道路、清理淤泥、修繕溝渠等修復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當前,在永豐村的田間地頭,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2022年12月30日,東坡區永豐片區“天府糧倉”核心區建設專項規劃正式發佈,永豐片區被定位為樣板區,永豐村高標準農田的提質改造升級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方向更明確,改造資金從哪兒來?

“永豐村的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升級工作從去年11月底便開始了。計劃投資1200余萬元,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由國有平臺公司與農發行合作融資,資金統一存入東坡區財政資金庫管理,主要用於田間基礎設施改造、耕地品質提升、智慧農業平臺搭建等方面的建設。”東坡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張鈺説。

據介紹,高標準農田管護資金的順暢統籌,離不開四川省和眉山市的政策機制保障。

按四川省相關要求,各地市區縣要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多元化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由縣級財政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安排落實管護經費,並將工程建後管護落實情況納入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範圍。

2022年,眉山市發佈2022—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百日會戰”工作方案,從2022年10月中旬到2023年1月底,全面推進2022年立項項目開工建設。目前,這些項目的建設已全面鋪開,建好的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升級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當地還通過競爭性磋商等方式,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升級項目進行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資金使用效率和項目改造效果。

資金有保障,項目推進如火如荼。“我們加強統籌協調,並實行倒排工期、挂圖作戰,騰出一片,就推進改造一片,爭取按時完成提質改造升級工作。”永豐片區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升級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偉説。

推廣三季輪作,提升地力水準

春回大地,生機勃勃,永豐村的農田裏也孕育著無限生機,輪作種植的蔬菜正在拔節生長,綠意盈盈。“等這些蔬菜陸續采收完,我們就要開始忙活一年當中的頭等大事春耕了。”種糧大戶邵國東説。

“到5月初,另一片地裏栽種的豌豆也將迎來收穫,這是去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輪作,之後我們再輪作種水稻。”提起“稻—菜—菜”三季輪作模式,邵國東讚不絕口:“既有利於提升土壤肥力,也增加了每畝田的産值。”

然而,在2019年以前,永豐村還在推行“稻—菜”兩季輪作模式。那時,普通田塊容易受天氣狀況影響,兩季輪作中間存在幾個月的“空窗期”,農田沒有實現充分有效的利用。如今,高標準農田具有路相連、渠相通、澇能排、旱能灌等特點,能充分滿足農作物生長對土壤濕度的需求,當地順勢推廣起更為合適的三季輪作。

東坡區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高級農技師黃長征説: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的單位面積産出,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園區根據每種作物的收割時間、種植效益、可行性和可複製性等,開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最終再結合農戶的優勢差異,在永豐村固定下“稻—菜—菜”“稻—菜—藥”“稻—藥—麥”3種輪作模式。

據介紹,不同農作物的輪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的地力水準,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這樣也可以有效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産成本。”黃長征説。

結合高標準農田優勢,推廣三季輪作,不但保障了糧食安全,村民的口袋也更鼓了。永豐村黨委書記李雪平介紹:2022年,永豐村獲得大豐收,糧食總産量超4000噸,畝均稻穀産量達700公斤,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2.8萬元,村集體收入也從2021年的12.28萬元增至50萬元,多項指標創下新高。

永豐村的實踐,折射了四川積極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的努力。截至2022年,四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400萬畝,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全省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230萬畝、改造提升59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