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篤定信心,穩中求進——2023年中國經濟開局述評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鄒多為、周圓
工廠機器轟鳴、景區人流如織、商家顧客盈門……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第一個春天,大江南北,各行各業,處處煥發生機活力。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後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幹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向著新目標,揚帆再出發。
乘勢而上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
2月2日上午,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迎來兔年開市首日,7.5萬個商位開門迎客,客流量超過22萬人次,210多萬種商品迭代上新。
春潮澎湃,升騰萬千氣象。開年以來,從政府到企業,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田間,人們鉚足幹勁,奮力開新局。
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遊玩時留影(1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1月份,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新增信貸4.9萬億元,創下單月曆史新高;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止跌回升;截至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45億美元,較2022年末上升1.82%……一系列指標釋放經濟運作積極信號。
作為固定資産投資風向標之一的“挖掘機指數”顯示,自1月23日以來,全國各地逐步掀起建設熱潮,總體開工率穩步上升。粗略統計,春節後兩天,河南、陜西、福建、廣東、湖南、江蘇、遼寧等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數超過3900個。
從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補短板投資,到5G基站、大數據中心、新能源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批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為高品質發展積蓄動能。
春節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窗口。春節假期,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增長6.8%;電影票房突破67億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
消費者在貴陽市南明區“青雲市集”品嘗特色美食(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
連日來,各地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新疆開展汽車消費補貼活動、汽車下鄉專項行動;上海明確實施綠色智慧家電消費補貼;河北提出,實施城鄉商業體系建設工程,充分挖掘農村消費潛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為全球消費市場復蘇注入暖意。
飛機“過水門”儀式、紅毯禮遇、政府官員迎接……時隔三年,中國出境團隊遊按下“重啟鍵”,中國遊客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預測,中國有序恢復公民出境遊將極大促進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旅遊業復蘇。
2月8日,準備前往印尼巴厘島的旅客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T4航廈排隊等待。 新華社發(龍巍攝)
海外看好中國出境遊溢出效應,關鍵在於中國經濟加速恢復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機遇和動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瑞銀等知名投行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知名財經刊物《巴倫週刊》在其網站上指出,中國有望在2023年實現企業利潤和GDP穩定增長,在美歐經濟放緩之際,這增加了世界經濟避免衰退的可能性。
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
2月15日,春運圓滿落下帷幕,40天內全社會人員流動量約47.33億人次。其中,營業性客運量約15.95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50.5%。另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自2月份以來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超3.3億件。
2月15日,剛下車的旅客在南京火車站準備出站。當日,2023年春運迎來最後一天。 新華社發(蘇陽攝)
國家資訊中心大數據發展部研究員楊道玲表示,通過分析全國100個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周邊人流量數據發現,1月份工作日平均人流量較上月增長17.6%。1月底,生活服務業經營活力指數升至103.2,較上月提高近11個點。
流動起來的中國,人流、物流、資訊流等要素持續流通、匯聚,涌動著春意與活力。
2月13日,大量包裹在貴州快遞物流園內的自動分揀系統中運輸。 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激活經濟內生動力。
2月1日,證監會發佈通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為資本市場服務高品質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吉林聚焦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提出182項政策舉措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浙江通過《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從制度建設上為民企保駕護航;安徽滁州取消個體工商戶名稱預先核準,實行名稱自主申報承諾制和個體登記“一表制”,截至1月末,節約個體工商戶成本200余萬元……
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發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活力不斷釋放。截至1月,我國市場主體達1.7億戶,其中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創業創新活力迸發。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1月12日,55個裝有平地機、裝載機等重型機械的集裝箱,隨著X9132次中歐班列從南寧國際鐵路港運往烏茲別克塔什幹,這是廣西今年發出的首趟重型機械中歐班列。數據顯示,1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10列,運送貨物14.7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6%、13%。
2月1日,X815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明斯克。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2年版)》正式生效施行;商務部、科技部等多個部門研究提出4方面16條政策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外資研發中心支援力度;江蘇南京發佈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首批六大開放場景……
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以制度型開放引領高水準對外開放,國內外大迴圈的活力不斷增強。
在上海,20家“新升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0家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在江蘇昆山,總投資20億元的太古可口可樂昆山項目簽約落地,成為其迄今在華最大的單筆投資;在山東淄博,新設製造業外資企業16家,新增合同外資1.3億美元……
1月份,北向資金在滬深交易所累計凈買入1412.9億元人民幣,凈買入量超過2022年全年規模。同期,明晟(MSCI)中國指數上漲近12%,連續3個月累計漲幅超過40%。
“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品質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在更高水準基礎上持續推動金融開放,這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渣打銀行(中國)總裁、行長兼副董事長張曉蕾説。
夯實安全之基兜牢民生底線
中原糧倉,小麥返青,不誤農時春灌忙;南國沃野,長江西陵峽畔,油菜春管正當時——放眼廣袤田野,一幅生機勃勃、人勤春來早的畫卷徐徐展開。
春播糧食産量佔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産量佔主要口糧近四成。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居各項重點工作首位,凸顯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性。
在河南正陽縣熊寨鎮王大塘村,村民搶抓農時,對小麥進行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在黑龍江大慶肇源農場,種植戶駕駛鐳射平地機平整土地……當前全國糧油生産和春耕備耕總體形勢較好,春播糧食意向面積穩中略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牽動著千家萬戶。
兔年伊始,江蘇、浙江、福建等東南用工大省均展開跨省招工,由政府部門人員帶隊趕赴中西部省份,宣介企業崗位資訊、講解招工引工政策。
2月4日,求職者在招聘會現場與企業工作人員(右一)交談。當日是立春,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開啟“百企千崗”新春首場招聘會。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從跨省招工、包機包車接人返崗,到密集招聘、出台資金補貼政策,各地加力保用工穩就業。截至1月31日,各地已“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40萬人。
1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分別比上月提高2.9個和3.8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中反映勞動力供應不足的比重均低於11%,較上月明顯下降,彰顯就業形勢穩定向好態勢。
糧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事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保持平穩運作。
對比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物價漲幅,如1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6.4%、英國CPI同比上漲10.1%,我國物價總水準運作在合理區間,繼續成為全球物價的重要“穩定器”。
農業農村部啟動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大培訓,保障糧油穩産增産;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印發通知,從穩定化肥生産和要素供應、提高化肥流通效率等5個方面作出部署,確保春耕期間化肥市場穩定;寧夏、安徽等多地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分析預警……近段時間以來,各有關部門各地積極落實中央部署,統籌做好保供穩價。
2月3日,工作人員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陽市黎家坪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化肥儲備庫卸貨。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從春天啟程,全國上下同向奔赴,闊步向前。
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推進高品質發展不停步,維護高水準安全不放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海報設計: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