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在調度指揮中心調看微機監測。 陳官正 攝
(新春走基層)陜西鐵路夫妻的“南北”元宵節
中新網西安2月6日電(張遠 王雲奎)5日是元宵節,在西安局集團公司安康電務段生産調度指揮中心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敲擊鍵盤的“啪啦”聲繁忙依舊。
深夜,忙碌一天的宋婷抽出片刻時間休息,這時她掏出手機撥響了遠在延安上班丈夫的視頻電話,“陜北天氣冷,晚上出去幹活穿厚一點,別凍感冒了。”
宋婷和丈夫胡亞丁,一個山西臨汾人,一個四川瀘州人,原本都是安康電務段職工,倆人在這裡相遇、相識、相戀,並結為夫妻。後來,國家“北煤南運”戰略運輸通道浩吉鐵路開工建設,缺乏大量有經驗、有技術的人才隊伍,為響應號召胡亞丁毅然決然奔赴陜北工作。
宋婷正在和丈夫胡亞丁進行視頻通話。 陳官正 攝
宋婷所在的安康電務段生産調度指揮中心是全段的神經中樞,每天通過35塊螢幕、12部電話、600多個攝像頭,與全段107個站的電務設備以及全段1158名幹部職工相連,實現“千里管界一線牽”。
“像這種,曲線突然波動,哪怕只是一、二秒,都必須查清原因。”宋婷指著電腦螢幕一條帶“刺”的曲線説。春運期間,鐵路客流增加,現場天窗檢修時間壓縮了80%,保證設備安全的擔子幾乎全壓在了幾名分析員身上。
剛和丈夫挂完視頻電話,突然一陣電話聲響。宋婷抓起電話,“喂,您好。給點了,哪?幹什麼活?作業範圍?誰盯控?”電話兩頭高度默契,一問一答,仿佛背臺詞。填寫完記錄,看看時間,快淩晨1點了,襄渝線作業天窗才開始。
新一輪“戰鬥”打響了。宋婷神情專注,或埋頭記錄、或調看曲線、或協調聯繫,為提前發現每一處安全隱患,她和同事每天要調閱上萬條設備曲線,檢索異常資訊近千條,接聽電話超過300個,零點幾伏的電壓波動都逃不過她敏銳的眼睛,工作量至少是平時的兩倍。
胡亞丁正在靈寶東站機械室內測試軌道電路電壓。 粘琪洋 攝
丈夫胡亞丁現在是延安運營維修段電子檢測維修隊隊長,他和隊員日常主要負責浩勒報吉至鄧州西的66個站,以及900多公里電子設備維修養護任務。
其中聯鎖設備被稱為信號設備的“大腦”,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整個站場的信號設備使用。春運以來,為保證電子設備平穩運轉,胡亞丁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
春運期間,夫妻兩人就這樣一南一北,共同守護著鐵路安全運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