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有關情況。春節期間,防控工作平穩有序,“乙類乙管”措施落地見效。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準,各地疫情保持穩步下降態勢。
從各地疫情情況來看,確實呈現整體下降態勢,前往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人員明顯減少,藥品供應等也進入正常狀態,各類藥品供應充足,廣大居民心理基本平穩、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企業全面恢復生産,建設項目紛紛開工,城鄉都呈現出快馬加鞭、只爭朝夕、發展經濟的喜人局面。
今天的良好局面,毫無疑問與過去三年疫情防控工作打下的堅實基礎密不可分。正是因為在過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並正確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有序防控,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決定性勝利,才沒有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造成巨大損失,沒有讓廣大居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
試想一下,如果不採取果斷有效的防控措施,不層層落實防控責任制,不發揮醫護人員和各級組織、特別是基層組織的作用,而是像有的國家一樣,任憑疫情擴散蔓延,給廣大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損害,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嗎?廣大居民能夠保持如此平穩的心理嗎?復工復産工作能夠這麼順利嗎?
實際上,不管外界怎麼評價,也不管有的人如何質疑,過去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令人鼓舞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雙結合。如果沒有嚴密的防控政策,以及高效的經濟政策、高水準的經濟發展協同能力,要想保持經濟平穩有序,也是十分困難的,就會給居民就業、收入增長、社會穩定等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正是因為有了前三年積極防控、主動防控、有序防控的經驗,在防控政策做出調整的情況下,除短時間內出現藥品供應緊張,以及部分城市醫療資源供應緊張之外,很快地,就在各級的積極努力下,化解了藥品和醫療資源供應緊張的矛盾,步入了穩定有序軌道。特別是春節期間,全國疫情呈明顯下降態勢。按照專家的表述,就是此輪疫情已經進入尾聲。
那麼,是否意味著疫情防控已經到可以松鬆勁、歇歇腳的時刻呢?顯然,還沒有達到這一步。除了病毒會出現二次、多次感染,仍然有可能發生疫情之外,農村疫情則是必須調度重視的一項工作。特別是醫療條件較差、醫療資源不足的農村,應當成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需要增加藥品供應、添置醫療資源、派遣醫療隊伍,防止可能出現疫情快速傳播和擴散。特別是重症病人,必須切實做好治療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死亡現象。
不僅如此,如學校、醫院、超市、養老院,以及車站、碼頭、鐵路、民航等人員密集場所,也要緊繃防控這根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感染,確保不再發生大規模疫情。廣大群眾還需要繼續重視疫情防控,不要麻痹鬆懈,特別是沒有出現過疫情的地區,要減少大規模人員聚集,防止出現新的疫情,科學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仍要堅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