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31日電 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IMF報告認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指出,中國經濟將成為造福其他國家的“引擎”,有助於緩解全球通脹,並創造更多需求。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稱,在備受關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上調了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指出消費者活力和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是前景更加樂觀的原因之一。

IMF報告預計,2023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將升至4.0%,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加速至2023年的5.2%。但是,包括美國、歐元區和英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將大幅下降至1.2%,主要是受到通脹高企以及貨幣政策收緊的拖累。

近來,多家國際機構和投資銀行接連調高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認為中國經濟提速將有力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美國《巴倫週刊》網站1月27日報道,隨著中國優化防疫政策,其股市出現非同尋常的上漲。這可能才剛剛開始。基金經理説,今年眾多股票可能繼續走高。

報道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決策者正全力以赴重振經濟,刺激國內14億多人消費。

基金經理戴維·森普爾説:“在中國國內,所有可以啟動的開關都撥向經濟增長一側,經濟增長動力十足。”

報道認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可能增長5%,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的增速。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多家投資銀行接連調高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摩根大通從4%調高至4.3%,高盛從4.8%升至5.2%,最樂觀的摩根士丹利則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7%。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説,全球投資者正以近乎創紀錄的速度涌入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大部分用於投資中國資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發展極有可能成為促進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