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1月23日電 題:航太城裏的“星星點燈”
新華社記者 郭明芝
排骨蓮藕湯、江西炒米粉、辣椒炒肉……每道菜出鍋,林時劍都會叫駱琦過來嘗一嘗。
“是家鄉的味道!”每嘗一道,駱琦都要給丈夫點個大大的“讚”。
除夕夜,屋內暖意融融,窗外卻是滴水成冰。凜冽寒風呼嘯著穿過遠處高聳的發射塔架——這裡是東風航太城,深藏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也是這對小夫妻紮根奮鬥的地方。
2022年春天,駱琦博士畢業來到這裡。一路向西北,眼前的景色從鬱鬱蔥蔥,到滿目枯索,再到杳無生跡。“以前聽説過這裡的荒涼,我有心理準備,但沒有想到會這麼荒涼。”駱琦不禁好奇,守在這裡的,是怎樣的一群人?
走路永遠用小跑,辦公室的燈火深夜通明……“融入工作後,我才發現這是大家工作的常態。”駱琦説,“每個人都在為共同的事業努力。”
駱琦忘不了第一次參與任務的情景:她所在的快速評估團隊是判斷火箭飛行姿態是否正常的關鍵,為了這次任務,整個團隊加班加點,常常通宵苦幹。
“當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時,心裏的激動無以言表!”駱琦迫不及待地與丈夫林時劍分享自己的心情,“我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為國家服務,如今有機會參與到國家航太事業中,更要珍惜平臺發揮價值。”
“這裡,就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駱琦説。
為妻子感到高興的同時,林時劍也作出了選擇。2022年夏天,林時劍博士畢業,經過反覆考慮,他毅然放棄大都市的工作崗位,追隨愛人的腳步也來到航太城。
讓他沒想到的是,到崗的“第一課”是參觀“景點”——歷史展覽館、“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東風革命烈士陵園……聽前輩們講紮根戈壁、建功創業的故事。
其中,一則“夫妻樹”的故事讓林時劍十分震撼:這棵樹象徵著老一輩航太人的忠誠、奮鬥、堅忍、奉獻……也象徵著愛情。“能和所愛的人一起為共同的夢想奮鬥,這才是大寫的浪漫。”林時劍説。
“夫妻樹”的故事在航太城還有很多。這個春節依舊堅守在崗位的李興東和妻子李存梅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一起親歷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建設初期的艱辛,目睹了中國空間站的全面建成。
1992年9月21日,中國的載人航太工程正式啟動,代號“921工程”。作為載人航太的母港,東風航太城如同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一批批有志青年接踵而至。李興東、李存梅也在其中。
“她很有悟性,也很有韌勁。”工作中,李興東對李存梅印象深刻。
“他個人能力很突出,又很努力,我很佩服他。”李存梅也對李興東産生了好感。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李興東和李存梅作為氣象預報員一起參與氣象保障任務。也是在這一年,兩個年輕人正式攜手,開始了共同的征程。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五號,他們一起見證歷次發射任務的雨雪陰晴,一起分析發射場的風起雲落,經歷過發射前突遇極端天氣的驚心動魄,分享著任務成功時的欣喜激動……夫妻倆已記不清這是一起在東風航太城過的第幾個新年了,但對任務中的一個個細節卻如數家珍。“我們是夫妻,也是並肩戰鬥的戰友。”李興東説。
歡笑聲和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夫妻倆早早開始包餃子,準備年夜飯。“明天還要值班,今天得早點睡。”李興東説。
夜色漸濃,航太城住宅樓的窗子上漸次透出溫暖的燈光,那是無數個“李興東和李存梅”,無數個“林時劍和駱琦”——燈光如螢火般匯聚,與大漠上空的星光交相輝映。星星點燈,照亮中國人的飛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