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同志,你快到了沒?”臘月二十八,天剛放亮,還在路上的記者就接到了老張打來的電話。從軍30年,從警14年,老張從不睡懶覺,每天6點起床雷打不動,退休後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木蘭社區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也一樣。

老張名叫張建明,今年61歲,退休前是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二級高級警長。2021年,合肥創新基層人才選用辦法,選派一批退出領導崗位的老幹部分赴轄區各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目前已選派了兩批次共116人。

為什麼要派老幹部到村指導鄉村振興事業?“老幹部長期在領導崗位,視野寬、站位高,工作經驗豐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吃得透、把得準,而且老一輩很多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三農’感情深厚。”合肥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還有一點,就是純粹!退休之後幹工作,沒別的念頭,就是滿腔熱情。與其閒在家下象棋、打太極,不如為群眾辦點好事。”記者見到老張時,他正在收拾菜地。老張告訴記者:“去年總結工作時,我就提出老幹部走訪基層要‘坐一條板凳、種兩壟菜地、有三件寶貝(草帽、雨靴、手電筒)’,群眾看到你跟他們一樣收拾菜地,能不熱乎嗎?種菜不是目的,而是代表一種深入群眾的態度。”

吃完早餐,老張回到辦公室開始研究今年如何推進《木蘭社區村莊規劃(2022—2035)》的具體辦法。“為木蘭社區‘量身定做’發展規劃,這在木蘭社區歷史上還是頭一回。謀求發展要有實際目標、具體做法,不能只拉車不看路。”到村任職後,老張深入每家每戶、每塊農田、每個村企,在細緻掌握了木蘭社區的整體情況後,牽頭制定了這份規劃。“長期在領導崗位,形成了較為寬廣的視野,我想這也是組織派我來的原因之一。”老張説。

春節前,老張召集原單位的書法愛好者到村寫了600多副春聯,下午要挨家挨戶贈送。走進社區衛生室,王俊生醫生正忙著配藥。“老王,你這段時間實在辛苦,給你送一副春聯。這上聯是‘全力以赴抓防治’,下聯是‘一心為民保健康’,橫批‘醫者仁心’。”“謝謝老張!來,記者同志,麻煩你幫我們拍張照片。”鏡頭下,近來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的王俊生,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走進下一戶人家,堂屋裏挂著的成串鹹貨散發出陣陣香味。“年貨沒少打嘛!”老張開玩笑説。話音未落,手機響了。“老張,綜治中心來了鬧彆扭的一家人,你快來看看。”來到綜治中心,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孩子放假在家不寫作業光打遊戲,父親一怒之下體罰了孩子,母親不滿父親的教育方法,嚷著要報警。

經過老張的調解,一家人終於重歸於好。“你過來看看這本矛盾糾紛調解登記簿,村裏的矛盾糾紛多半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如果不及時干預調解,就有可能形成大禍患。”到村後,老張大力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志願服務、白事報備等事項形成臺賬,努力讓基層治理更標準、更規範。“這不僅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也能讓村莊發展有章可循。來年我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著手編纂《木蘭村志》。”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村黨群服務中心來了一個特殊的孩子,這時候,張指導員成了張老師。“孩子有智力殘疾,家裏老人身體不好也帶不了,又沒有玩伴,所以我就讓他來村部教他寫毛筆字。”在老張指導下,孩子執起毛筆,一筆一畫有模有樣,眼睛裏仿佛有了光。

“老張,我得撤了,叨擾你一天了。”“哪話,坐我們的811路車走吧,體驗一下。”在老張的推動下,去年木蘭社區終於開通了直達市區的公交車,困擾群眾多年的“進城難”問題得以解決。

公交車發動,環巢湖向市區駛去。夜色裏,老張站在路燈下不停揮手致意,在他旁邊,紅色的大幅宣傳牌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標語分外奪目。(記者 丁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