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大背景下,世界正加速進入烏卡時代,不確定性充斥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對於個人、企業、行業而言都將面臨著一場大考。面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們,他們的就業方向與人生價值該如何抉擇?是該繼續“積極拼搏”還是“消極躺平”?
由央企中智智領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高教學會産教融合研究分會支援的“名校名企攜手育人”主題對話第一期,特別邀請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産業網際網路學院院長紀兆華、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杜剛、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機輛學院院長莫堅、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鄭曉、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玲、中智智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張毅等院校企業代表,分別從人才供給和企業用工等角度,共同應對、商討大學生就業問題。主題對話由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主任陳磊主持。
據教育部統計,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同比增加82萬,“畢業”意味著“就業”而不是“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會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選擇就業?
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産業網際網路學院院長紀兆華對此表示,2023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有就業需求的人數激增,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將達到1158萬人,比2022年增加82萬人,這還不包括中專、技校等畢業生,以及社會上各類求職人員。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反覆以及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影響,不少企業裁員降薪,招聘需求也有很大的萎縮。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就業首先擺在了畢業生面前,社會有限的就業崗位與上千萬的畢業生數量形成鮮明對比,嚴重的供大於求,就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而且這種供大於求的就業趨勢還在逐年擴大。
對於大學生如何選擇就業,紀兆華提出兩點建議。一、大學生就業應恰如其分了解自己,客觀合理定位。恰如其分的了解自己,降低就業期望,客觀合理的定位薪酬待遇。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以及時抓住時機,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客觀地看待現實和自己的能力。二、大學生就業要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提升職業適應能力。大學生要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提升職業適應能力,提前了解未來就職目標的基本知識好,積極參加社會鍛鍊,對職業目標有基本了解和清晰的定位,要多學一些技能,有技能在手,增強就職崗位適應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同時,大學生要學會分析社會就業市場,人才結構,公司招聘流程、要求,掌握應聘技巧,對自己職業生涯提前做好規劃。
在培養學生技能上,紀兆華表示,必須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職業院校要不斷深化産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促進就業和適應産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産教系統融合支撐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産業網際網路學院2022年有638名畢業生,同華為公司建立有ICT學院、鯤鵬産業學院,同360公司建立有360協同創新中心,同神州泰嶽公司建立有工程師學院,搭建了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平臺,聘請企業工程師講授企業實踐知識,把企業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企業實踐、生産實訓、專周實訓,提升了動手實踐能力,操作技能增強,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2022年就業落實率達到97.02%,目前還在繼續努力中。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機輛學院院長莫堅表示,當前就業形勢已産生巨大變化,受疫情影響、國際局勢、高學歷人口占比擴大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導致就業市場競爭壓力較往年進一步增大,全國總體就業形勢嚴峻。首先表現在企業需求的變化。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對人才需求産生了重要影響。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各種新型崗位不斷出現,如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工程師等。對於數字化轉型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學校要培養符合未來發展且當下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的職業技能人才。其次為招聘模式的變化。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由於不確定性因素推遲了招聘時間和計劃。網上招聘由於不夠全面和直觀、發動學生積極性不足等原因,大多數企業單位在招聘數量上也會相應減少。一些企業也因當前疫情影響逐步形成屬地化招聘。
莫堅同時表示,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時存在著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沒有清晰定位、缺乏自主擇業目標,好高騖遠、希望一步到位,就業心理問題影響就業效果等各方面的問題。對此,莫堅對大學畢業生們提出4點建議。
一是正確評估自我,合理調整就業期望。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正視自己的差距,冷靜地總結應聘過程的經驗教訓,分析面臨的就業形勢,合理地調整就業期望值。二是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做好職業規劃。社會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每個畢業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職業選擇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次定終身。所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做到儘早清晰定位、明確目標、適當調整才能在職場中處於不敗之地。三是提高自身素質,贏得就業優勢。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知識能力結構是主導就業的重要因素。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能力結構是用人單位對崗位的重要要求,是職業生涯的堅實基礎,也是求職過程中的重要保障。四是保持良好心態,積極主動。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而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敢於競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性格、氣質等,揚長避短,發揮特長,展現出年輕人固有的朝氣和銳氣。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
就業形勢在變化,企業的需求也在變化。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玲從企業的角度作精彩分享。她首先就企業招聘時遇到的困境指出,製造業需要長期秉持不斷的自立,自主,自強、創新,才能獲得社會廣泛倡導的自主可控,在不確定的烏卡時代,對於裝備製造業所面臨的各種因素,更加複雜和慎重。比如在各類的招聘裏,我們在招人的時候只能寬口徑、泛選擇,而在用人的時候則要對崗對標。這實際上要求我們每一個企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不得不承受和面對人才再造任務。
李玲認為,製造業是科技文明的産物,需要職業院校專業適配。高校在培養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有産業車間、實訓的復課。這樣,高校畢業生到了工廠或者企業,面對車間環境、生産線的環境,才能對標的去完成工作,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在目前的院校的學習環境下,實訓環境和企業之間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招聘困境,對於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也會造成很大的就業困惑。李玲同時表示,未來希望企業的用人不是去找獵頭公司、招聘公司,而是與職業院校的院長、專家們一同攜手,在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領域實現雙向互動。
學生求職需要技巧,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惑?效果如何?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杜剛指出,作為職業院校,在校企融合、共同育人等方面做的不夠深入。院校培養的人才相對比較粗放,沒有聚焦某個産業鏈、某個崗位的精準性。這可能是很多職教同仁戰線在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杜剛介紹,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對學院的專業尤其是雙高專業做出細緻梳理,就是要達到相關製造業的産業鏈需求。在每個産業鏈上,哪些崗位能夠適合院校專科層次的學生,學校縮短企業和用工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人才培養的目標最終是要服務産業,打通這個最後的環節,對社會、企業、産業發展,都起到了我們職業院校該起的作用。
杜剛介紹,北信職是全國的就業先進示範集體,同時也是北京市的示範就業單位,到北信職學習的學生從第一年起就開始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第一年通過職業生涯課給學生就業工作做一個遠景預期,讓學生儘量的接近事實來評估自身和社會價值,縮短之間對認知差距,讓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端正就業觀。在貫穿三年的專科培養階段,每個學期都有就業指導課。第一年,主要是職業生涯,第二年是具體的相關職業專業的崗位介紹和未來的成才路徑,第三年在學生就業季,主要是做學生的面試技巧培訓,包括溝通技巧、儀容儀錶、心理調試等等。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鄭曉在分享中首先介紹了企業在大學生學習過程和就業指導中起到的三個方面的作用和價值。第一、産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結構,讓學生就業通道更順暢。第二、産教融合搭建職業體驗平臺,深化學生對職業的認知。第三、産教融合引入企業文化教育,有助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他認為,引入企業文化,可以學習企業客戶至上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引入企業文化,可以學習企業團隊合作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引入企業文化,可以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企業與院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該如何高效結合?鄭曉認為,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強化,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校企合作很好的推動就業指導的方式,需要持續深入的推進。學校開展就業指導,主要是引導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認清並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合理規劃大學生活,不斷提升職業能力,為進入職場、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要做好指導,首先需要構建以職業生涯名師工作室為載體的複合型師資隊伍,其次,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與産教融合、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中智智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張毅就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和痛點進行了剖析。他指出,高品質的職業教育體系,不是某一類的教育體系所能完全替代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困境就是結構失衡。一個國家和社會,不是擁有高學歷的人越多越好。我們迫切需要堅持系統觀念,推動職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隨著我國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特別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生産中的深度應用,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為強烈。張毅認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讓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緊密攜手,愈發顯得緊迫和重要。職業教育既關國計也是民生。讓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緊密攜手,必將迸發出更為強勁的生機和活力,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主題分享結束後,與會6位專家針對“企業與院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該如何高效結合”進行探討併發表見解,為學生如何進行擇業、就業提供了指導,也為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獲得更多的啟發建言獻策。
會上,會議主辦方中智智領科技有限公司産教融合生態建設事業部總監李艷宣佈,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高品質就業,中智智領特專門成立産教融合生態建設部門,架設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的橋梁,現場分別與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大富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併發出邀請,歡迎更多院校和企業成為智領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研究院的智庫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