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深入推進“凈網2022”專項行動,堅持“全鏈打擊、生態治理”,對嚴重危害網路秩序和群眾權益的突出違法犯罪和網路亂象發起淩厲攻勢,開展多輪次集群戰役,收到顯著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底,共偵辦案件8.3萬起,其中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1.6萬餘起、“網路水軍”案件550余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以及數字技術的更新換代,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成為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求知求美、創新創造的重要平臺,並帶來了巨大便利。同時,各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等宣傳渠道,加強宣介我國新發展理念、身邊的好人好事等,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路空間,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但不容忽視的是,受利益的驅動或流量的誘惑,以線上婚戀交友、線上閱讀、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網路服務與産品,在給方便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同時,也滋生了不少新型網路違法犯罪等,既影響了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也嚴重干擾了百姓正常生活,尤其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正如一些家長所呼籲的,網上淫穢色情資訊嚴重影響民眾尤其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希望凈網專項行動不斷保持高壓態勢,持續對有關網站進行全面清查,不給有害資訊留下網路傳播空間,還網路一片晴空,為平安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一是從源頭加強網路秩序整治。公安等職能部門,應加強科技攻關,切實加強網路平臺源頭治理,不斷強化網路安全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能力,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依法整治違法有害資訊突出的網路應用服務、以及被用於實施違法犯罪的各類網路服務,促進網際網路産業和生態健康有序發展,不給唯利是圖者可乘之機。

二是明確職責夯實平臺監管義務。為有效遏制網路暴力、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各平臺企業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特別是履行與其技術能力和商業經驗相匹配的網路暴力處置義務。同時,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深化“一案雙查”,對網路犯罪案件中涉及的企業,依法嚴查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的行為。尤其針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駭客攻擊破壞、網路黑産、網路賭博、網路淫穢色情、網上虛假資訊等嚴重危害網路秩序和人民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始終保持出重拳、破案件、除團夥的高壓態勢,通過提高違法犯罪成本等切實斬斷利益鏈條。

三是加強網路環境的引導和塑造。當前,要結合思想政治課和文化“雙創”等形式,教育引導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表達看法,不能將網際網路視為法外之地。這就需要各地加強網路文明和普法宣傳,樹立維護他人名譽權、隱私權、個人資訊等人格權益的意識,增強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觀念。唯有如此,網路空間才能生機勃勃,井然有序,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大眾,造福人民。

聚向善之力,享文明新風。相信只要大家從嚴要求自己,始終堅守健康上網,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就一定能讓網路這一最大“變數”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大增量”,並凝聚起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推動網路空間成為廣大網民有價值認同、有人文關懷、有情感歸屬的美好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