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3日發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美國治國術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客座講師斯蒂芬·沃特海姆題為《力不從心的美國外交政策給華盛頓及其盟友帶來更大風險》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2022年是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的救贖之年。2021年以華盛頓從阿富汗混亂地撤出而告終。今天,美國的全球力量再次顯得至關重要。對“沒完沒了的戰爭”的憂慮已讓位給一種熟悉的使命感:擊退莫斯科和北京。

有點兒滿足感也是有道理的。在俄烏衝突面前,拜登將西方團結起來。

從更長遠看,人們的普遍看法開始令人懷疑,即撤離阿富汗讓美國得以專注于更加重要的工作。但相比之下,2022年每一個戰略挑戰形勢都變得更糟。美國的盟友應該想知道,一個力不從心的超級大國是否能夠在它們需要的時候施以援手。

麻煩的主要原因是美中關係急轉直下。華盛頓的一些人是帶著美中緊張關係會緩解並在應對共同挑戰方面會取得進展的希望進入2022年的。可是,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台灣之行引發了一場危機。

現在,儘管世界兩大強國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但這種可能性並不比回到奧巴馬時代“接觸”狀態的可能性小。在拜登政府決定切斷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途徑後,美中競爭即便不是災難性的,也仍將是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

需要在亞洲投入更多資源是拜登上任伊始便尋求與莫斯科建立“穩定和可預測”關係的原因之一。但僅此而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使俄羅斯成為美國徹頭徹尾的敵手,美國發現自己開始要同時遏制兩個強國。

這種前景本應讓美國領導人感到不安,可實際上美國領導人並沒有感到那麼不安。隨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實力下降,美國本可以堅持要求歐洲實現真正的“時代轉折”:比如,如果拜登連任,在他第二個任期結束前,歐洲要發展自衛能力。可是,拜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政府在2022年向歐洲增派了大約4萬名美國軍人,並支援北約擴張。

與此同時,朝鮮仍然擁有核武器並具有威脅性。

最重要的是,恢復與伊朗核協議的努力在2022年崩潰——也許是徹底失敗。

冷戰過後的世界不應該變成現在這個樣子。1991年,美國國防部的規劃者認為,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將帶來和平。通過保持絕對軍事優勢,美國將讓潛在對手望而卻步。一個樂善好施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稱之為“不可或缺的國家”——將抑制安全競爭,造福世界,同時讓美國少付出代價。

發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都對這一理論是個打擊,表明美國動用實力並不明智,而且還造成不穩定。現在,美國的敵手從數量上增多,實力上也更加強大。除非美國作出艱難的戰略調整,否則負擔與危險將持續增加。

這倒不是意味著美國從世界隱退,而是意味著美國應將從中東撤出與將負擔轉移到歐洲盟友身上,以及尋求(同中國的)競爭性共存結合起來。美國及其盟友的目標應該是均勢,而不是以實力壓倒對手。

華盛頓可能認為自己的全球領導地位回來了,但如果美國仍試圖捍衛一切,那麼,美國最終將什麼也捍衛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