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佔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佔到全國排放總量的50.6%。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綠色建築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而言,綠色理念和節能舉措應該貫穿從綠色設計到綠色建造再到綠色運作等全生命週期。為推進建築節能、降低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國不僅頒布實施了《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還創立了綠色建築領域權威國際性學術會議——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

通過廣泛宣傳、嚴格執法、政策激勵等多項措施,近些年來,我國綠色建築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覆蓋率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時,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和人口大國,又是一個建築大國,每年新增建築面積約20億平方米。這既增加了我國推進綠色建築難度,也影響美麗中國建設進度。尤其是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産業結構深度調整,如果不加大推進綠色建築建設步伐,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及其佔全社會碳排放總量比例均可能進一步提高。

綠色建築是在全生命週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建築。雖然影響我國綠色建築發展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相關部門對建築節能宣傳不夠,導致公眾知曉率不高、參與度不強;同時,一些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只是單純為了完成節能目標,沒有同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緊密結合。另外,由於利益驅動,一些開發商節能意識不強,建築節能還沒有成為普遍和自覺行動。

為了讓建築綠起來,讓生活美起來,就要優化建築用能。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各地各部門要在開展建築節能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技術手段,使建築産生的能量超過自身運作所需能量。這就需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努力讓建築轉變為能源的生産者、存儲者與調蓄者。同時,廣大建築師應當擔負起綠色設計的責任,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設計的目標首先應是綠色、低碳、節能。真正以綠色理念去創造承載新型綠色生活的空間體驗,進而形成建築的地域特色並探尋歷史文化得以傳承的內在邏輯。

為了讓建築綠起來,讓生活美起來,就要完善激勵機制。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除了要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外,還應加大政策調整力度,建立健全發展綠色建築的激勵機制,並綜合運用行政、市場等兩種措施,推動綠色建築快速發展。如加強高品質綠色建築建設,鼓勵建設高星級綠色建築,實現高星級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對高星級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零碳建築等給予政策扶持。

為了讓建築綠起來,讓生活美起來,還要落實嚴格約束機制。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把節能降耗作為建築品質驗收重要指標之一,對達不到要求的建築一律不予通過竣工驗收。同時,對沒有達到建築節能標準的設計和施工企業進行嚴厲處罰,直至清出市場。另外,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努力,多措並舉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和戰場。相信:只要全國統一思想認識,共同努力、積極踐行,定能讓建築綠起來,讓生活美起來,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