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群眾的衣食住行、文教衛娛等,看似“小事”,卻深刻體現了民情,緊緊牽動著民心,是同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大事”。黨員幹部只有主動投身“關鍵小事”,把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所求當作“大事”,方能真正獲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辦好“關鍵小事”,需要問需於民、傾聽民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哪有堵點,哪兒有痛點,群眾最有發言權,也感受最深刻。群眾的需求來自於方方面面,黨員幹部只有主動深入到群眾身邊,才能真正了解基層實際,聽到群眾的呼聲與吶喊,從而把注意力聚焦到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關鍵小事”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面對辦事大廳的繁雜手續,老百姓犯了難,對政府的服務有了更高的需求,桐廬集合多部門開展聯合辦公,引領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熱潮,“跑”出了群眾的滿意度,也讓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落到了實處。群眾的“小事”就是黨員幹部的“大事”,要主動投身“關鍵小事”,把群眾心裏的“憂心事”變成“安心事”。  

辦好“關鍵小事”,需要問計於民、凝聚民智。“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人民群眾處在生産經營活動的第一線,參與社會生活最直接,對國家的方針政策感受最真切。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即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來,充分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使經濟社會的發展獲得更加磅薄的力量,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大到全國,“十四五”編制規劃組通過網路平臺,設立建言專欄,聽取全社會的意見建議,為“十四五”規劃提供了有益參考;小到基層,桐廬桐君街道民生議事堂推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到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中來,讓改造工作多了幾分熱切,少了幾分矛盾。問計於民,問的是“政”,求的是“心”,通過真心實意請人民當家作主,從民意中獲取無盡的智慧力量。

辦好“關鍵小事”,需要問效於民、體察民意。“問需於民”和“問計於民”是屬於“從群眾中來”,而“問效於民”則體現“到群眾中去”。我們黨始終把群眾滿不滿意、受不受益作為檢驗改革發展成效的標準,特別是與群眾關係密切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領域,更要切實了解群眾的想法,認真傾聽民聲反饋,針對群眾不滿意的工作,要刨根問底去找原因、想辦法。從農村老人老無所依到農村養老金不斷上漲,從天價藥到國家低價集採藥品,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服務理念、改進工作方法,把服務辦到群眾心坎上。都説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的滿意度就是黨員幹部最大的成績,要主動投身“關鍵小事”,集中整治相關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的溫度,往往是由一樁樁、一件件小事積累起來的,而這些“小事”要是解決不好,將會嚴重影響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我們要主動投身“關鍵小事”,去小區樹下聆聽民聲,去山野田間走訪民情,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民意,把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辦成“利民大事”,在細微之處感受民意,在點滴之中改善民生,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再創輝煌。(顏騰蛟 蔡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