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淩晨,由蘇州市組織並提供包機服務、滿載招商團隊的包機啟程前往歐洲,這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首個赴法國、德國的經貿團組包機。目前,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和福建等地均已有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類似行動,並且外界普遍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省市加入到“出海搶單”大軍中。搶時間、搶訂單、搶機遇……這是中國企業帶上飛機的最重要任務,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勁內生動力。

就在本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這四個“敢”字,向全社會發出了最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凝聚合力、奮發有為,以積極主動的奮鬥精神,開創中國高品質發展的更好局面、更大空間。可以説,多地相繼“組團出海”正是對中央精神的響應和落實,也為各地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打了個樣”。

近三年來,中國上下擰成一股繩,以外界難以想像的舉國之力,頑強地抵抗住了新冠疫情最強烈的衝擊,有效保護了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同時保持著社會經濟整體良好運轉,用最小代價實現了最大的防控效果。這是經濟社會得以逐漸恢復正常運作的根本前提和條件。如今,我們迎來了應對新冠疫情的戰略主動,隨著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中國社會積蓄已久的幹勁和能量將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對於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説,這樣的能量無比巨大。

敢拼敢闖敢吃苦,這是世界對中國人的普遍印象。改革開放以來,從義烏人肩挑貨擔、手搖撥浪鼓闖市場,到如今一條條國際貿易通道從中國發散到全球各地,從過去“擺地攤”到如今的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但這股勁卻是始終如一的。它的內生動力來自於中國人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幸福就要奮鬥早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共識和信念。多年來,美西方一些人對中國經濟的唱衰不斷落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讀懂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性格。

有人注意到,在新冠疫情暴發後,美西方一些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在被迫“放開”後,美英等國都出現了大規模的離職潮;而中國社會在有效抵禦住病毒的最強烈衝擊後,整體上呈現出“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分奪秒搶時間”的景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字典裏,永遠不會有“躺”。正因如此,近三年來,儘管受到疫情和國際上不確定因素的多重影響,中國外貿依然逆勢增長,不斷創下新高,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亮點之一。

在“出海搶單”熱潮中,不少地方政府主動作為,當企業因疫情對“走出去”有顧慮的時候,這些地方的政府部門通過帶頭走出去,向企業釋放更積極的信號,這種政府與企業雙向奔赴的方式是中國經濟成功的“秘訣”之一。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學課本中,政府與市場不是你大我小的關係,而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統一。正因如此,我們也相信,在“出海搶單”過程中,各地政府能夠統籌發展與安全、兼顧市場與法治,避免一窩蜂地跟風,而是有因時因勢因地的精準,這也是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題中之意。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新冠疫情的陰霾也尚未完全散去,中國同樣還面臨很多挑戰。但也只有危機來襲,才看得出誰有真功夫,誰有真作為。我們希望,全社會都能以“四敢”精神激發幹事創業活力,熱火朝天地動起來、跑起來,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因為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