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2年智慧健康養老産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釋放“科技+養老”效應,讓“智慧養老”助力“老有所依”。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老有所養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美德。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準的改善和醫療技術的提升,我國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同時,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佔總人口的14.2%。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養老服務業取得跨越式發展,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少地方已探索向智慧養老、健康養老方向邁進。如北京市依託強大的科技與人文優勢,不斷強化養老與健康領域的科技賦能,以智慧化發展助力健康養老服務的提質增效。浙江省在持續優化升級“浙裏養”智慧化平臺的同時,不斷開闢智慧養老新領域,著力推進“智慧+”居家養老、“智慧+”機構養老、“智慧+”醫康養一體化等發展。另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800余家智慧健康養老相關企業。
雖然我國智慧健康養老已取得一定成效且産業市場廣闊,但目前我國該産業應用推進還遠遠不能百姓的需要,且因多方面原因還存在目標客戶不夠細分、承擔主體不夠明確、服務模式不成熟、智慧化産品創新不足、資訊和隱私管理存在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正如此次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所強調的,下一步,政策主要方向是推動企業以數字化研發設計促進産品更新,以自主創新創造引領消費升級,不斷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個性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加大政府投入,推進為老服務“不掉線”。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各地應結合老舊小區,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及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資訊互聯互通、數據共用,讓智慧養老服務走入更多老年人家庭,讓居家老人可以通過床邊緊急呼叫按鍵、智慧水錶等現代科技設備向街道社區養老中心(站)和家屬發出求救資訊,讓為老服務始終“不掉線”。
優化為老服務,推進更多“點單式”養老。各地需摸清本地老人基本情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探索重度殘疾人居家養老照料“點單式”服務模式,以更加暖心的服務,切實為困難老年人辦實事、解難題,讓更多獨居老人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不斷提升老年人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並不斷促進我國養老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完善政策體系,促進智慧養老健康發展。國家應加強頂層設計,除了結合老年群體就醫費用、疾病構成、跨區域養老等因素,擴大老年人醫保支付額度及使用範圍外,還可以鼓勵養老機構與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合作共建“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檢測+醫藥+保險”等一站式智慧養老服務,打破“醫檢藥保”資訊孤島,實現資訊共用,提升智慧養老服務水準。
隨著技術發展和養老産業升級,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慧養老産品和服務走進養老機構和“尋常百姓家”,讓更多的老人養老更“智慧”、更加健康,更幸福!(劉純銀)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