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堅持人民至上》篇章中所説的:“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俗話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為水,政府為舟。只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觀,才能始終獲得人民的支援和擁戴,使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行穩致遠。

與民同心,不懈奮鬥為人民。古人云:“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黨自始至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別在重大疫情面前,國家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論過程如何艱難,代價如何巨大,都未曾放棄過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生命。在“十四五”規劃中,更是將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放在首位,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強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與民同行,不斷發展靠人民。古語雲“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聖人矣。”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來的發展邏輯和制勝密碼。回顧解放戰爭時期,500萬名民工,88萬輛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如今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時艱的日子裏,從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從科研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從志願者到工程建設者,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薄偉力,構築起守護蒼生的銅墻鐵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取得這樣的成績,正是因為緊緊依靠著人民群眾。

與民同享,不斷造福惠人民。“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在百年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不僅是這麼説的,也一直是這麼做的。小到基層,浙江桐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富春江所“草帽支部”不畏嚴寒酷暑,每日穿梭在民宿、餐飲店之間,一對一將服務送入戶,助力草根經濟快速成長。大到全國,“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切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準。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這種執著追求100多年來從未改變,作為新時代年輕幹部,我們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哪怕“黑雲壓城城欲摧”,“我自巋然不動”。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敢於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基層釋放青春激情,書寫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精彩答卷。(任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