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首鋼園三高爐近距離感受“鋼鐵溫度”, 登上首鋼滑雪大跳臺重溫冬奧激情……日前,中國記協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合作,組織40余位中外記者走進首鋼園,實地感受首鋼園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生動實踐。如今,這座“鋼鐵巨城”已經蛻變為城市新興空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也獲得了中外媒體記者的點讚。 

100多年前,鋼鐵巨人在京西崛起。2001年7月13日,首鋼命運迎來重大轉折:北京申奧成功,首鋼停産搬遷勢在必行。然而,面對首鋼搬遷後留下大片的工業園區和老舊淘汰的廠房設備,是“保”是“拆”,開始各方意見很不明確。後經多方調研決定,首鋼工業遺存不僅要保護,還要保留工業風、首鋼味兒,讓歷史感與自然相融合。為此,在北京園區改造建設之初,首鋼就創造性地將“織補城市”“海綿城市”“城市復興”等理念運用到規劃中,力求達到“保留工業素顏值、織補提升棕顏值、生態建設綠顏值”的效果,通過文化、産業、生態、活力“四個復興”,努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轉變發展觀念,讓“工業遺址”變“活力秀場”。首鋼搬遷後的京西老廠區如何解決土地污染問題成為了後續首鋼園區建設與綠色發展的關鍵。為此,專家們從歷史文化價值、工藝流程代表性、污染治理、經濟和技術等多個方面對現存工業設施進行調研,決定轉變發展觀念,堅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多年的探索,如今不僅合力解決老工業基地改造中的難點問題,而且依託山——水——工業遺存大力拓展綠色空間,全面提升區域“綠顏值”,使首鋼園區呈現出新舊交織、山水交融的城市新風貌,尤其是冬奧會不僅為首鋼園留下了場館等遺産,也將冬奧的運動精神留了下來,如今已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正如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興奮地説,這是一個特別棒的創意,他見證了這個偉大建築的誕生。

科技創新推動,讓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更具活力。在“兩山理論”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戰略的背景下,作為老牌工業企業,首鋼不僅在工業技術方面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還始終遵循綠色生態和智慧城市理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底線。如園區採用了國際認可度最高的LEED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以及國家住建部發佈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規劃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成為國內首個C40正氣候樣板區、北京市綠色生態示範區。也正是在“綠色”與“創新”理念的引領下,首鋼十分重視能源的再生以及資源的再利用,形成了對工業遺存保護與利用的創新開發思想。可以説,從低端到高端科技創新已助力百年首鋼園實現從火到冰的華麗轉身,也讓城市未來高品質發展更具活力。

創新經營模式,讓城市功能品質更具有特色。從老電廠改造為香格里拉酒店、從廢棄鐵架搭建起高空步道、從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所有這些變化,讓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創新經營模式,堅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文化復興、産業復興、生態復興、活力復興,讓城市功能品質更具有特色。正如業內人士所説:望得見廠、看得見山水、忘不了的老首鋼——首鋼園區的改造和轉型升級,既推進了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實現了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質,也促進了高端産業可持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準,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面向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城市工業生産園區將以綠色技術創新為發展引擎,充分發揮區位、特色資源與産業集聚的優勢,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經濟與社會福祉、生態環境的多贏,在綠色創業生態系統的打造過程中,整合前沿科技、高效生産、綠色環保于一體,在現代化的園區場景中,催生和引領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讓科技創新落地並走向綠色化,實現健康成長、創造永續價值。(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