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行當中,將原木加工成為木製品構件通常需要經過劃線、鋸割、刨削等一系列工序。而這構件的尺寸和形狀是否準確、表面是否平整光潔,關鍵就看刨削加工環節是否規範,收尾工序是否到位。儘管有很多木工製品經過前面上述工序已經不賴,但若能再添一刨,那就會變得更加完美無瑕。

作為新時代年輕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我們也應像木匠一般,保持耐心、精益求精,專注錘鍊技藝,不斷打磨心性,堅持不松“趕考”狀態,不止奮鬥腳步,用最後一刨刨出更加精美、更加完美的作品。

保持不放棄的決心,衝刺最後一米。“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越是接近尾聲,越是困難重重,越需要我們拿出啃硬骨頭的勁頭狠下苦功,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排除萬難,堅毅前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時,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正是因為有無數黨員幹部持之以恒繃緊弦鼓足勁,始終以衝刺的姿態與貧困決戰,才跑贏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保持不湊合的盡心,踢準臨門一腳。“臨門一腳”距離之近,一腳便可射門;局勢之緊,一下可定勝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躍升,最後時刻是關鍵性的突破,也是歷史性的跨越。但現實是一旦臨近收尾,人們反而容易動力減退,不捨得花時間和精力去“斤斤計較”,進入相對疲軟的狀態。“差不多就好”“過得去就行”的想法一旦滋生,就會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制度的執行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一抓到底、一以貫之才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改革要順利推進、政策要切實落地,就要確保政策傳導“最後一公里”不堵塞、不走樣、不打折。

保持不鬆懈的恒心,提亮點睛一筆。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十六個字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一項項超級工程、一台臺大國重器的背後,離不開工匠們從99%到100%的極致追求。視頻下載過程中,進度條卡在99%,其實與卡在0%沒有差別。龍雖已經畫好,若想栩栩如生,也還需要點睛一筆。一場比賽中,大部分時間比分落後,最後一秒也有可能絕殺制勝。幹工作、抓落實,我們要有久久為功的思想準備,切忌前緊後松、虎頭蛇尾,還沒完全結束就想著換頻道、畫句號,到最後留下一堆“爛尾工程”。

一篙鬆勁退千尋。衝刺期是拉開差距的黃金時刻,惟有築牢“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激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錘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功夫,慎終如始,永不懈怠,才能在最後時刻成為率先衝線的勝利者。(傅麗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