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多年,我國交通運輸經歷了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到“高速發展”的過程。截至2021年末,我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5萬公里;高鐵從無到有,達到4萬多公里,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共有248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區)244個。全國公路總里程達528.07萬公里,是1949年的65倍;高速公路總里程16.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體系有著富有強大的中國力量,有著適應時代發展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交通體系為經濟賦能,智慧方案惠及百姓。智慧交通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在國家政策扶持及各地政府支援下,“車路雲一體化”方案正快速落地應用。智慧旅遊,拉動旅遊城市內需,助力“交旅融合大發展”;網路購票、電子客票、線上選座等服務創新,讓出行更加簡單舒適;軌道交通、網約車等服務為群眾提供了經濟便捷的通勤選擇。此外,從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週轉量,入境口貨物吞吐量,再到郵政快遞業務量,一些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而這一切也得益於,像京張高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這些凝聚中國智慧的重大工程的建成。

這些讓美麗中國更加添彩,也讓美麗鄉村更富活力。中國式發展,就是不讓一個人掉隊,“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村民出行實現了自由,脫貧致富有了希望。如今,偏遠山區的風景延伸到哪,線路就通到哪,完善的交通,徹底解決了山區“出行難”和“致富慢”的問題。藏族百姓的牛肉牛奶不愁賣了,彝族地區的茶香飄滿四方,不通車成為過去,新商機開拓未來。

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交通用富有中國智慧的強大運輸體系書寫了一篇鼓舞人心的時代答卷,令我們無比自豪、信心倍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自主創新的路上,錨定目標、篤定前行,開闢出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為實現交通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重要貢獻,“慧”國又 “惠”民。(劉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