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時,對廣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紅旗引領方向,精神振奮人心,作為年輕幹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依然要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鋪就人生底色,書寫實幹篇章,交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異答卷。

堅持自力更生,走穩新征程的“第一步”。紅旗渠動工於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林縣人民不等不靠不要,物資儘量節約,工具“以土代洋”,資金精打細算,舉全縣之力迎難而上,建成了前無古人的“人工天河”,為自力更生精神增添了最佳注腳。“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在這樣的境遇下,我們唯有把握好自力更生這一前行的基點,以不變的內部定力應對萬變的外部世界,將民族的命運和發展的命脈牢牢攥在自己手裏,走穩錨定方向的“第一步”,方可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中,做到“手把紅旗旗不濕”。

堅持艱苦創業,打好新征程的“主動仗”。紅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同時面臨缺錢、缺糧、缺技術等重重困難,但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艱苦創業精神,一錘一釬、推車運料,歷時近10年,終於絕壁穿石、創造奇跡。新征程上,修建紅旗渠時遇到的困難也許不會再現,但全新形式的“太行峭壁”、“擋道巨石”一定不會遠離,核心技術攻關、社會風險防範、經濟大盤穩定等課題正真真切切地擺在我們眼前。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創業維艱,奮鬥以成,只有延續艱苦創業精神,調動創造力,不懼阻礙力,磨煉意志力,拿出實幹力,快步急行軍,我們才能在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中佔據高地,打好戰略上的“主動仗”。

堅持團結協作,凝聚新征程的“奮進力”。為了修建紅旗渠,山西平順縣全力支援,做到了“前方有求,後方必應”。林縣黨員幹部更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與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形成了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新征程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誓要修成的“紅旗渠”,這條“修渠”之路必然更為艱難逶迤。人心齊,泰山移,從紅旗渠到三峽工程,從改革開放到脫貧攻堅,團結協作精神一脈相承,向來是凝聚人心、集聚資源、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只要心懷“國之大者”,從大局上著眼,在大局下行動,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服務全局,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積攢起強大的“奮進力”,我們必將無往而不勝。

堅持無私奉獻,擔起新征程的“新使命”。為了修渠,林縣50余萬人口中,先後有30多萬人次上山勞動,81人獻出寶貴生命,300多人受傷致殘,他們前仆後繼,為改變山區面貌作出了無私奉獻。新征程上,時代的新形勢、新特點對我們的行動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任務愈發艱巨,責任更顯重大。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奮進新征程,離不開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個體服務整體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指引。我們必當踐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承諾,堅定“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志,為人民傾盡激情與心血,開闢出一條通往復興、通往美好、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張鈞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