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題:把高品質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各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力經濟建設觀察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在一線採訪看到,各地以真抓實幹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高品質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 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

11月5日,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西部標段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通車後,這條線路將串聯多個大型客流集散點和重點發展區域,成為加速城區生産要素流動的“黃金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山東將立足高品質發展,遴選一批能在四季度開工或急需辦理前期手續的大項目、好項目,早開工早落地,為高品質發展夯實基礎。”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棟説。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大局大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國經濟在高品質發展航道上穩步前行。

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蘭(西)廣高鐵通道重要組成部分西寧至成都段全線開工建設;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右岸首臺機組正式併入廣西主電網投産發電;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完成穹頂吊裝……

各地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工程,短期內有助於擴大國內需求,從中長期看,能推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勢蓄能。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基本立足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

“雙十一”期間,高端家電、數位産品、“國潮”品牌等銷量大幅增長,其中升級品類增速明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已成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的重要因素。

“長沙將多措並舉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持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提供支撐。”湖南省長沙市商務局副局長黃立斌説。

在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稱的吉林省榆樹市,秋收已近尾聲。“預計今年玉米、大豆畝産較去年有所提高。”榆樹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郎曉峰説,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繼續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等保護性耕作技術,保護黑土地,加快農業資訊化建設,為中國碗裝上更多、更好的中國糧。

近期,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供暖季。面對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劇,能源大省山西壓實增産保供任務。“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著力提升煤礦日産量水準,穩定全省電煤庫存,提高應急保障水準,確保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山西省能源局局長姚少峰説。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

雲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騰訊和華為雲等多座大型數據中心,總投資超過160億元……貴州貴安新區成為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聚集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數字中國建設為廣闊西部地區提供發展新機遇。“貴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抓住‘數據’這個核心生産要素和‘算力’這個核心生産力,為産業轉型升級和數字中國建設探索經驗。”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李剛説。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中國一汽紅旗繁榮工廠,大量智慧機器人應用了最新的自動裝配技術;全自動高速連續鋼鋁混合機械衝壓線能實現複雜造型零件的生産;焊裝廣泛採用自動化焊接及傳輸設備,焊接自動化率達100%,線內輸送自動化率100%。

傳統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生長……面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製造業正在發生深刻嬗變,推動中國加速向製造強國轉變。

走進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河一號”主機房內,百餘臺黑色機櫃列隊排開,一盞盞指示燈快速閃動。“企業用戶、合作科研部門實時線上互動,每天要完成接近15000項計算研發任務。”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總工程師馮景華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我們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與頂尖科學家加強合作、協同攻關,瞄準重大産業和戰略需求展開研發,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實現中國超算産業更多新突破。” 馮景華説。

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讓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更加充沛,持續賦能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在福建晉江的華宇錚鎣集團經編車間,運用“5G+乙太網機器視覺”的檢測設備實時傳輸生産畫面,AGV物流機器人穿梭其中。“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生態和能力都得到較大提升。”晉江市科技局局長蔣家興説,晉江將持續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九章”“祖衝之號”問世讓中國量子電腦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國家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創造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世界紀錄……近年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誕生,多個高層級研發平臺加速落戶。

“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部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科技評價改革,持續打造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科創體系。”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夏輯説。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11月的上海,勝友如雲。

“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用中國大市場機遇”“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用制度型開放機遇”“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用深化國際合作機遇”……習近平主席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彰顯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近日,《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2年版)》發佈,聚焦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和進一步優化外資區域佈局;多部門宣佈在全國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以實際行動兌現開放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11月8日上午,一列滿載元明粉、鉻鐵、發電機等貨品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重慶魚嘴站出發,兩天后到達廣西欽州港,繼續換乘海船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地。

“‘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未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聯通‘一帶’和‘一路’,服務內外雙迴圈,推動區域經濟更好融合發展。”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説。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11月1日下午,北京市東城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立於1980年的悅賓飯館第三代經營者郭華,領取了《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實施後全國首張直接變更經營者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將飯館的經營者由父親變更為我自己,實現了父女倆多年夙願。”郭華説,之前由於法規限制,變更經營者需要登出使用了幾十年的營業執照。條例允許直接變更經營者,有助於打造衚同裏的老店。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印發……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系列改革措施出臺落地。

大國經濟空間廣闊,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必將釋放不竭動力活力,激發充足優勢潛力。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江蘇省儀徵市經濟開發區沿江村大潘莊的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不久前迎來第一茬收穫。這是沿江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維忠帶領村民試種優質水稻後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我們將針對村裏人多地少、小農經濟為主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尋找更多特色農業項目,提高農村産業産品的附加值,帶領鄉親們共同增收致富。”周維忠説。

放眼神州大地,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齊頭並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作用日益增強,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高品質發展的前景更加光明。(記者安蓓、魏玉坤、潘潔、李曉婷、董瑞豐、王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