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天下大道 共創光明未來——寫在習近平主席即將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泰國進行訪問之際

發佈時間:2022-11-13 16:01:5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韓墨 等  |  責任編輯:盧小凡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同行天下大道 共創光明未來——寫在習近平主席即將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泰國進行訪問之際

新華社記者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新時代中國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激蕩的時代風雲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啟新的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至17日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于11月17日至19日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泰國進行訪問。

站在國際局勢深刻演變的歷史關口,面對世界何去何從的時代命題,各國在關注,更在期待:闊步行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中國,將為這個世界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增添幾多前行力量。

站立時代潮頭,心繫人類未來。在習近平主席引領下,新時代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與各國同行天下之大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繁榮美好世界帶來希望與力量。

同舟共濟 匯聚共同發展合力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國際安全形勢持續動蕩,世界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依然橫行,各方期待本次二十國集團峰會能夠圍繞“共同復蘇、強勁復蘇”主題,為解決全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的政策指引。

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巴厘島峰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多邊峰會。過去九年,習近平主席出席歷次二十國集團峰會,提出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主張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倡導創新發展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主張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與協調,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出中國方案。

“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在2021年二十國集團羅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針對全球疫情肆虐、經濟復蘇乏力、數字鴻溝加劇等諸多全球性挑戰,呼籲各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團結行動共創未來,彰顯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習近平主席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在2021年和2022年先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破解日益加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注入強勁思想動力,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積極響應。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説,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倡議,為各國應對發展挑戰、促進共同發展提供有效方案,是在多邊主義的基礎上重振國際合作與團結,引導國際社會走向更具包容性、可持續、有韌性的未來。

“二十國集團不僅屬於二十個成員,也屬於全世界。我們的目標是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習近平主席2016年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這番話,表達了廣大愛好和平、追求發展的人們的共同心願。

此次出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將應約同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總統拜登、塞內加爾總統薩勒、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等多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中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和諧共處,推動合作與發展,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盞希望的明燈。”委內瑞拉新興經濟體發展高等研究中心學術研究主任路易斯·德爾加羅説。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國際關係專家穆哈迪·蘇吉奧諾説,期待中國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推動與會各方聚焦共同利益,討論並形成惠及發展中國家和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良策。

開放融通 把準亞太發展航向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同樣道理,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將紮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2016年11月,在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習近平主席以地瓜作喻,生動詮釋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攜手前行、共築夢想的決心與誠意。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合作平臺。中國加入這一組織31年來,始終倡導開放的地區主義,始終致力於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援多邊貿易體制、引領經濟全球化發揮積極作用。

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多次闡述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和重大意義,強調亞太經濟合作從來不是零和博弈、你輸我贏的政治遊戲,而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贏的發展平臺。“這是站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看待問題。”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説。

滿載30個標準集裝箱的中老鐵路新年首趟國際貨物列車停靠在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2022年1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中老鐵路貨運站全部啟用,中企投建的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通車,中國和新加坡協同推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中國持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亞太各經濟體發展戰略和區域合作倡議精準對接,以實現更大範圍、更加便捷的互聯互通,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

寮國政府副總理宋賽説,中國真心誠意同包括寮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共用發展成果和治國理政經驗,以自身發展惠及世界。

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簽署生效,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中國以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區域整體開放,以自身高品質發展推動共同發展,決心始終如一,行動堅定有力。

習近平主席將在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與會各方普遍期待更加全面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矚望中國式現代化為亞太地區合作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全球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突破,必將給世界各國提供重要啟示和借鑒。”印尼學者班邦·蘇爾約諾説。

中老雙方代表在寮國首都萬象為萬象賽色塔低碳示範區揭牌(2022年4月29日攝)。新華社發(凱喬攝)

可持續發展是亞太各國的共同追求。中老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萬象賽色塔低碳示範區正式揭牌、越南嘉萊300兆瓦風電項目風機完成吊裝、泰國猜也蓬107.5兆瓦風電項目穩定供電……近年來,中國發揮自身綠色發展經驗和産業優勢,擴大與亞太各經濟體綠色發展戰略對接,讓綠色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復蘇的靚麗底色。

這是位於泰國猜也蓬府的由中國金風科技提供的風力發電機(2022年10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塔納攝)

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説,泰方以推動綠色、包容和可持續合作為目標,願與中方加強多領域合作,攜手努力,確保亞太地區從符合社會和環境目標的經濟增長中受益。

命運與共 書寫周邊外交新章

11月9日,印尼萬隆德卡魯爾車站。一輛帶有寶石紅塗色的高鐵列車緩緩啟動,標誌著雅萬高鐵試驗段接觸網熱滑試驗全面展開。雅萬高鐵項目自2016年正式啟動以來,在兩國元首關心下順利推進,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項目建成後,雅加達到萬隆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萬隆市,一列高鐵動車組正在雅萬高鐵試驗段進行熱滑試驗(2022年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培養攝)

中國和印尼發展階段相似,共同利益相連,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運攸關。2013年和2015年,習近平主席兩赴印尼,曾在這裡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今年7月,印尼總統佐科第5次訪華,兩國元首共同確立了構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宏偉願景。

近年來,中印尼雙邊關係新格局持續深化。2021年雙邊貿易額歷史性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全球海洋支點”構想積極對接,“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兩國雙園”等合作項目穩步推進,雙方簽署關於加強海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海上合作納入中印尼高級別對話合作機制。佐科總統説:“印尼和中國的良好合作體現了雙方關係的戰略性,對地區和世界都是正能量。”

中泰建交47年來,兩國關係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中泰一家親”成為兩國人民的廣泛共識。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主席5次接待泰國總理巴育來華。2020年7月,習近平主席與巴育總理通電話,為兩國攜手應對疫情挑戰、推進務實合作注入信心和動力。

這是位於泰國呵叻的中泰鐵路建設現場(2022年9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昊 攝

中泰雙邊貿易額2021年達到13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中泰鐵路建設紮實推進;泰國是首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越來越多的泰劇也在中國網路平臺播出……在中泰迎來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十週年之際,兩國同意以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和願景,為“中泰一家親”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巴育總理説:“兩國達成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共識意義重大,泰方願同中方攜手推進。”

這是泰國學生在泰國宋卡府合艾市參加中文書寫比賽(2019年9月1日攝)。新華社發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視周邊為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無論是疫情來襲時向周邊國家提供多方面支援,還是他國遭受自然災害時展開快速救援,中國始終與周邊國家守望相助。從連續19年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到不斷深化瀾湄合作,再到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同周邊國家合作碩果纍纍……新時代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斷書寫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新華章。

參觀者經過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宣傳海報(2022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是市民在泰國曼谷接種中國科興新冠疫苗(2021年5月12日攝)。新華社發(拉亨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並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從構建中印尼、中泰等雙邊命運共同體,到打造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中國堅持胸懷天下,順大勢、行大義、謀大同,不斷拓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和實踐路徑,矢志不渝將這一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應時代潮流而日新,行人間正道以致遠。滿懷希望、自信自強的中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同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澎湃力量,開闢邁向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出發!(記者韓墨、陳杉、趙嫣、劉讚)

海報設計:潘紅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