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舉起你們的國旗和護照,祖國帶你們回家!”日前,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海外撤僑電影《萬里歸途》在全國引起觀影熱潮,該片通過“文官撤僑”的視角,描寫在異國他鄉戰火下艱辛的“回家”之路。有人深有感觸地説:“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我認為就在於生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底色。”誠如斯言,人民至上是時代發展永恒不變的主旋律。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為民”之心建設“民心工程”。《萬里歸途》電影中反覆響起這樣一句話“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同胞,我們一定帶大家回家。”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更展現了國強民安的大國形象。何止於此,十年來,已組織實施近20次緊急撤離我國海外公民的行動,處理各類領事保護案件50多萬起,涉及中國公民數百萬人。回眸歷史,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春天的故事”到走進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帶領14億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向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創造了無數的“人間奇跡”,這背後始終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以“無我”之心做好“為民之事”。沒有通訊、沒有物資,外交官赤手空拳卻一往無前,帶領僑胞們穿越戰火、跋涉沙漠,走出了一條回家的路。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許多類似電影中“外交官”的人,他們可能是一線醫務人員、是公安幹警、是邊防戰士、是基層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他們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新征程路上,廣大黨員幹部要胸懷國之大者,永葆奉獻精神,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自己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在時代進步的大潮中,續寫“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壯麗詩篇。

源於人民、依靠人民,以“團結”之心匯聚“磅薄力量”。“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從滿目瘡痍到錦繡河山,依靠的是全社會人民的不懈奮鬥。那些千行百業裏的“最美”,那些受命危難時的“逆行”,那些不懈奮鬥的“背影”,那些長年累月堅持初心的 “微塵”……無數人的點滴之舉,匯涓成海,聚沙成塔,凝結成新時代推動全黨全社會發展最具力量的洪流。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幹部,更應擔負起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吶喊,去想,去做,哪怕亂雲飛渡,哪怕亂花漸欲迷人眼,在時代之間,把個人堅若磐石的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心有所屬,無問西東,雖有萬里,終向歸途。人民是最大的信仰,只有心中永遠裝著人民,才能凝聚14億人民的心,在民族復興的壯闊大潮中譜寫更加非凡的歷史答卷。(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