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説“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
——訪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
方勤在湖北省博物館內(2022年9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求是網記者就此專訪了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
求是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並圍繞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您作為文化戰線黨的二十大代表,現場聆聽總書記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有哪些體會和認識?
方勤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氣勢磅薄、催人奮進。親耳聆聽,我倍感振奮!一方面,報告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這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另一方面,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明確文化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任務,強調要傳承中華文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力度,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豐富滋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求是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我們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請您結合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談談新時代文化遺産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方勤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從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高度,賦予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內涵新使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注入了無窮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作為文化遺産工作者,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使命在肩、責無旁貸。要積極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加強對中華文明的研究、闡釋,充分發掘中華文明的價值,積極開展活化利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求是網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請您結合自身的實踐談談這方面的探索和經驗。
方勤代表:博物館是一個承載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在這裡,傳統文化的解讀、傳播,與發掘、研究同等重要。近年來,傳統文化普及工作無論在硬體還是軟體層面都實現了顯著升級。特別是借助AI、VR等新技術、新傳播形式,打造“智慧”博物館,讓原本“高冷”的文物變得可及、可感,有表情、有溫度,為考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吸引了廣大年輕受眾,打卡博物館、參觀遺跡,正在年輕人中蔚然成風。這方面我們湖北省博物館、考古研究院作了不少探索。比如,考慮到觀眾不能親手去敲真正的曾侯乙編鐘,我們就開發了數字化編鐘,觀眾打開手機小程式就能演奏,大大增強了體驗感,讓大家直觀地領略到先秦時期恢弘的禮樂文明。讓文物、遺産、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我一個深刻體會就是必須大膽嘗試、不斷突破傳統形式,讓受眾通過“雲遊”博物館等形式,很便捷地抵達文物,從而自發地親近文物、親近文明,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的魅力。
求是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請您談談如何面向世界通過博物館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方勤代表:用博物館語言講中國故事,是傳播中華文明、展示中國形象很有效的途徑。近年來,國內博物館紛紛走向世界,與外界的交流對話能力不斷增強。以湖北省博物館為例,先後在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印度開展跨文化交流,舉辦“禮樂中國——湖北省博物館館藏商周青銅器特展”等活動,一批文物陸續走出國門,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在實踐中我體會到,講好文物故事,不能簡單地停留在“看”上,更應深入內裏,了解彼此文化形成的淵源、發展的脈絡等,這樣的互動式交流非常重要。文明是多樣多彩的,一定程度上不同文明正是因為有差異性才産生吸引力。講好文物故事,要努力打破語言、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等方面的壁壘,融入當地民俗風情和人文情感表達元素,用易於被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闡釋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進彼此文化了解和認同。同時,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來源:求是網
記者:尹霞 張淑虹
製作:韓辰 張利英
審核:馬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