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債券通”南向通迎來開通一週年。南向通是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于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上線一年來,南向通交易量不斷增長,投資者日趨活躍,不僅增加了內地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渠道,還有利於穩步推動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我國構建市場化、開放型金融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通“通車”;2021年9月,“債券通”南向通開放落地。我國分步推進“債券通”北向開放和南向開放,通過內地和香港基礎設施系統連接,便利境外機構“一點接入”我國債券市場,有助於發揮債券市場“價格錨”和“蓄水池”作用,為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市場穩定和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支撐。

隨著債券市場穩步開放,市場活力明顯增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類型不斷豐富,數量穩步增長。2005年,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獲准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泛亞基金和亞債基金開始入市投資。2010年,可以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範圍擴大至境外央行類機構、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2016年進一步擴大至境外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截至2022年5月末,進入銀行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有1038家,覆蓋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7月,“互換通”的推出標誌著我國債券市場高品質發展又迎來另一重要里程碑。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説,“互換通”不改變境外現有交易習慣,提高了境外投資者參與便利性;集中清算機制有效提升境外投資者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同時,“互換通”提供了高效多元進行風險對衝的便利,進一步支援境外投資者擴大人民幣債券投資需求。對於我國債券市場來説,“互換通”更帶來風險對衝效率的提高與跨境投資環境的優化,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入市,豐富投資者類型,提升交易規模,在市場擴容中改善交易流動性,在業務互動中完善制度環境,高品質深化市場開放發展與跨境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以南向通一週年為新起點,債市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下一步,我國債券市場仍將著力構建高效聯通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培育多元化的合格投資者隊伍;加快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有序聯通,實現要素自由流通。同時,夯實債券市場法治基礎,加強監管協同,強化風險防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逐步從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做好市場運作實時監測,構建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機制,在保證金融安全基礎上,穩步推進債券市場改革開放和高品質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