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許諾:探索“微”系統守護航太夢

發佈時間:2022-10-05 10:25: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謝露瑩 馬皖雪 趙森  |  責任編輯:唐佳蕾 張艷玲
分享到:

海報設計:李佳懌

中國網10月5日訊(記者 謝露瑩 實習記者 馬皖雪 通訊員 趙森)十四年前,在北京理工大學讀完博士研究生後,許諾選擇了她嚮往的航太事業。這一幹,就是十幾年。從此,這位“80後”航太科研工作者帶領三十余位青年博士攻克了空間微動力、生物微機電、智慧傳感等領域多項核心技術難關,實現了從零到有的突破。

今年,許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航太科工集團二院206所首席專家、研究員許諾。中國網發 圖片由本人提供

探索微觀世界

微系統技術在國際上屬於基礎性的核心技術,在航太領域的應用存在巨大市場。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在航太領域擁有更多競爭力。

前往未知世界的探索,需要有人扛起重擔。這個人就是航太科工集團二院206所首席專家、研究員許諾。

許諾長期致力於以微系統為核心的交叉學科領域研究。許多未知,給這位年輕的航太工作者帶來巨大壓力。然而,作為單位最年輕的副總師,許諾不畏未知,扛起了科技創新的重任。

許諾説:“習近平總書記囑咐我們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投身微系統前沿領域相關研究,我想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於祖國所需要的領域中。”

這位“80後”航太科研工作者,就此走入了微系統世界,與肉眼不見的微觀物質打交道。“微流體”是指在百奈米到百微米尺度的通道內流動的流體。通俗來説,大小只有一滴水的十萬分之一。許諾的工作就是通過操控這個尺度下的液體來研製各種新材料與新器件,其中的困難難以想像。

為了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務,她組建了“博士天團”,帶領三十余位青年博士攻關一個個核心技術。談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許諾表示:“在我十多年的科研時光裏,我和我的團隊成員一直致力於空間微動力、生物微機電、智慧傳感等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這幾年成果逐步出來了,有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這是我個人的光榮,也是我團隊的驕傲,因為成果來源於整個科研團隊的團結一心。”

帶頭攻堅克難

科技創新的道路,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航太發展,動力先行。推進器是保證航太器能否順利完成運作任務的關鍵設備。構建衛星網路的微納衛星,需要一種可以執行高精度姿態調整、軌道轉移、退役離軌等任務的“發動機”。許諾率先看到了微系統技術在推進器的應用價值。

微電推進器,是一种先進的大比衝、高效能微納衛星動力系統,可以比作微納衛星的“發動機”,能夠為微納衛星提供精確高效的姿態及軌道控制能力,為有效延長低軌衛星在軌壽命提供支撐。

許諾把“微流控”技術應用到衛星推進器上,這一幹就是8年。作為攻堅路上的帶頭人,許諾帶領團隊開啟“白+黑”、“5+2”的工作模式。

研製初期,她們團隊遇到重重困難,材料體系無法滿足研製要求、生産工藝空缺。許諾和團隊秉持不放棄、不服輸的精神,一次次推翻重演、反覆試驗。為了尋找難以發現的隱性問題,團隊反覆做起了24小時連續不間斷的試驗,有時候,為了隨時跟蹤分析試驗結果,團隊幾天幾夜在試驗室不合眼。

“團隊的青年人都很棒,大家從來不説苦。”許諾欣慰地説。最終,一個只有巴掌大小,性能卻比同類産品翻倍的電推進器成功面世。

2019年1月21日,團隊研製的離子液體微電推進器搭載技術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並成功完成多次在軌點火試驗。

微系統不僅用於航太事業,經過10多年不斷地研究驗證,許諾巧妙地將微系統技術與傳統航太機電專業有機融合,將微流體控制技術融入航太領域,通過對微尺度液體的精準控制,實現可顛覆傳統應用的系列化新器件,並成功將這些新器件應用在醫療診斷、環境檢測等領域。

2017年,為了突破用微流控做腫瘤細胞的醫學篩查技術,許諾直接將實驗室搬到了醫院。耗時三年,終於在該領域成功研發出生物晶片産品,並先後通過兩家醫院的倫理審查,進入臨床樣本預試驗階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許諾與團隊迅速響應,將“微流體”技術應用到環境氣溶膠檢測上。通過一年半時間,團隊研發出首臺原型機,實現多種環境樣本的有效鑒定。

1  2  3  >  


中國網官方微信